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如何识别与防治灰飞虱? 其他禾谷类

如何识别与防治灰飞虱?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危害特点

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图2-95),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被害株表现为相应的病害特征(见病害部分)。为害作物多为水稻、大麦、小麦、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近年来,对玉米的危害正成逐步上升的趋势。

防治办法

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 生物防治: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3) 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

防治药剂:70%吡虫啉(高搏),20%吡蚜酮,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90%敌敌畏等常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