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花椰菜 > 花椰菜苗期猝倒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花椰菜

花椰菜苗期猝倒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特点:幼苗染病于近土表处出现水渍状,变软,表皮易脱落,病部缢缩,迅速扩展绕茎一周,菜苗倒伏,造成成片死苗。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时发生。若苗床低洼、播种过密不通风、浇水过量床土湿度大、苗床过热易发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精选种子,播前晒种。②进行床土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双粉剂7克拌种,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兑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残效月余。③一旦发病,及时拔除病苗并清除邻近病土。  

2、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72.2%普力克,或30%恶霉灵,或64%杀毒矾液,或70%甲基托部津, 或50%多菌灵,或5%井岗霉素,或25%苗菌清。  

病菌依靠雨水或灌溉水而传播与蔓延。幼苗子叶期或真叶尚未完全开展之前为感病阶段。苗床选择或管理不当如土壤粘性重、播种过密、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幼苗生长不良等有利于发病。

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幼苗出土后受害,则靠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 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病部很快变为淡褐色,继而病茎缢缩呈线状,幼苗迅速折倒地面。因病势发展迅速,在 短期内子叶往往未萎蔫仍然保持绿色,而幼苗已猝倒。拔出根部,表皮腐烂,根部褐色。在高湿度的苗床中,开始 只是个别幼苗表现症状,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迅速蔓延扩展,造成成片幼苗猝倒。在连绵的阴雨天气,空气潮 湿时,在苗床表面及附近苗床土壤上出现白色棉絮状霉层。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喷淋而传播,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