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玉米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秸秆还田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秸秆粉碎不合理: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因此在粉碎秸秆时要用大型秸秆粉碎机,使秸秆粉碎的长度在 5厘米 左右,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的出苗与生长。 2、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弱生长不良。因此在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之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每亩撒施尿素20公斤或秸秆腐熟剂5——10公斤,然后耕翻,加速秸秆分解。   3、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现象。因此对秸秆还田的地块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隙,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4、要足墒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补充水源。 5、消灭病源菌:带病的秸秆直接还田,下季玉米易发病,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使用。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摘穗:玉米完全成熟时,及时摘穗,连同苞叶一起摘下。忌割倒玉米秸秆后摘穗,以免秸秆在田间闲置变黄变干,粉碎效果差,也不易腐烂。
2.粉碎:摘穗后,及时进行粉碎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拖拉机的作业速度和留茬高度,谨防漏切和刀片打土。
3.增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易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以加快秸秆腐烂。补施的氮肥被微生物利用后仍保存在土壤里,其利用率比施在未还田的耕地里要高,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
4.旋耕或耙茬:粉碎后,一定要用重型圆盘耙切两遍,以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根茬,耙后要及时深翻和压盖,起到碎土保墒作用,使秸秆、肥料与土壤混合,并分布在0~10cm的土层中。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以免养分散失,耕后耙平,以利播种。
5足墒还田: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加速土壤沉实,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架空。
6还田数量要适宜:秸秆还田但并非还田越多越好,其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来决定,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充分腐烂,不能影响下茬耕作质量,提倡秸秆还田每亩300--400公斤为宜,过多会危害作物根系生长。
7防病虫害传播: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秸秆还田,以尽量控制来年虫害基数和病害初次侵染源。
8.播种:由于秸秆还田使土壤中的作物纤维增加,为保证作业质量,最好采用机械播种,保证深浅一致,减少麦粒架空和麦苗根部漏风状况。

秸秆要切碎
  把秸秆趁鲜铡成3-6厘米长的短节,或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
  足墒还田
  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促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要防止架空。
  补施氮肥
  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这样,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
  数量要适宜
  还田秸秆每亩施用300-400公斤为宜,多了反而会危害作物根系生长。
  耕翻深度要合理
  秸秆还田时,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耙平压实。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不要异田秸秆还田。
  防病虫害传播
  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秸秆还田,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还田是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为了使广大农户有效利用秸秆,我市农技专家建议:  

  一是要注意秸秆翻压深度。深翻在玉米秸秆粉碎撒入田间后,不论该田是复种小麦还是歇茬,都要立即深翻 25厘米 以上,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并用旋耕机平整土地。坚决不能使撒在地面上的秸秆长时间裸露地面,经风吹日晒,失水过多,降低还田效果。  

  二是注意秸秆翻埋量玉米秸秆还田时翻埋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500-700千克 为宜。还田量过多,不仅会影响秸秆腐烂、分解的速度,而且在秸秆腐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过多,对下料作物的根系还有损害作用。  

  三是注意粉细,秸秆还田在粉碎秸秆时要用大型秸秆粉碎机,使秸秆粉碎的长度在 5厘米 左右,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的出苗与生长。  



  四是注意要及时灌水,玉米秸杆还田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促进秸秆腐烂速度,防止秸秆在腐烂过程中与小麦争水的矛盾。凡留作第二年春播的田块,也要根据气候情况,在土壤水分不足时要提早灌水,促进秸秆腐烂。旱地要在玉米秸秆还田后,及时做好保墒工作,最好在深翻后带耱或镇压,保蓄水分,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五是注意应补施养分补施养分,是为了解决微生物与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微生物为了分解有机物质,必然会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因此要施足底氮肥,以防土壤微生物分解秸秆时与幼苗争养分造成黄苗。在翻压前每亩需要补施尿素10千克或碳铵25-3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 ,复种田块要适当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促进秸秆腐烂速度,防止秸秆腐烂、分解与小麦争肥的问题。   

  六是杜绝让带病的秸秆还田,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使用。

玉米秸秆还田主要把握三点:一是机械粉碎要合适,长度不超过5cm;二是秸秆抛洒要均匀,不能堆积;三是补足氮素营养,避免秸秆和小麦争氮。

1.摘穗:玉米完全成熟时,及时摘穗,连同苞叶一起摘下。忌割倒玉米秸秆后摘穗,以免秸秆在田间闲置变黄变干,粉碎效果差,也不易腐烂。
2.粉碎:摘穗后,及时进行粉碎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拖拉机的作业速度和留茬高度,谨防漏切和刀片打土。
3.增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易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以加快秸秆腐烂。补施的氮肥被微生物利用后仍保存在土壤里,其利用率比施在未还田的耕地里要高,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
4.旋耕或耙茬:粉碎后,一定要用重型圆盘耙切两遍,以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根茬,耙后要及时深翻和压盖,起到碎土保墒作用,使秸秆、肥料与土壤混合,并分布在0~10cm的土层中。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以免养分散失,耕后耙平,以利播种。
5足墒还田: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加速土壤沉实,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架空。

玉米秸秆还田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秸秆粉碎不合理: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因此在粉碎秸秆时要用大型秸秆粉碎机,使秸秆粉碎的长度在 5厘米 左右,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的出苗与生长。 2、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弱生长不良。因此在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之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每亩撒施尿素20公斤或秸秆腐熟剂5——10公斤,然后耕翻,加速秸秆分解。   3、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现象。因此对秸秆还田的地块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隙,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4、要足墒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补充水源。 5、消灭病源菌:带病的秸秆直接还田,下季玉米易发病,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使用

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667平方米还田玉米秆500-700千克,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提高1.5%-3%。因此,秸秆还田是一项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目前已逐步进入玉米的收获季节,为了让示范户做到秸秆还田,禁止焚烧玉米秸秆。我组织示范户学习以下有关科学知识。  

一、注意适时早收获。在玉米籽粒变硬,达到成熟期后,要立即收获。这时收获玉米秆青、绿叶多、秆内水分含量高、易粉碎、还田后腐烂速度快。谨防晚收获、晚还田,致使玉米秸秆失水、叶片干枯,直接影响还田的质量和效果。  

二、注意要粉碎还田。一是在玉米收获时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机械粉碎秸秆,粉碎长度约 10厘米 左右,直接抛撒地面,有抛撒不均匀的地方需人工撒匀。二是在玉米收获后用圆盘耙或旋耕机或秸秆还由机将玉米秆切成5 -10厘米 的短节。  

三、注意秸秆翻埋量玉米秸秆还田时翻埋量不宜过多,一般每667平方米500-700千克为宜。还田量过多,不仅会影响秸秆腐烂、分解的速度,而且在秸秆腐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过多,对下料作物的根系还有损害作用。  

四、注意要立即深翻在玉米秸秆粉碎撒入田间后,不论该田是复种小麦还是歇茬,都要立即深翻25厘米以上,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并用旋耕机平整土地。坚决不能使撒在地面上的秸秆长时间裸露地面,经风吹日晒,失水过多,降低还田效果。  

五、注意要及时灌水玉米秸杆还田后需要复种小麦时,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促进秸秆腐烂速度,防止秸秆在腐烂过程中与小麦争水的矛盾。凡留作第二年春播的田块,也要根据气候情况,在土壤水分不足时要提早灌水,促进秸秆腐烂。旱地要在玉米秸秆还田后,及时做好保墒工作,最好在深翻后带耱或镇压,保蓄水分,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六、注意应补施养分补施养分,是为了解决微生物与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微生物为了分解有机物质,必然会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因此,在翻压前每667平方米需要补施尿素10千克或碳铵25-3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复种田块要适当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促进秸秆腐烂速度,防止秸秆腐烂、分解与小麦争肥的问题。  

七、注意防地下害虫秸秆还田后容易诱发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要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  

经过以上几方面秸秆还田知识的学习,示范户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和有关注意要点有了清醒的认识,纷纷表示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秸秆还田。  

1、秸秆要切碎;把秸秆趁鲜铡成3-6厘米长的短节,或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
  足墒还田
  2、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促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要防止架空。
  补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这样,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
  3、数量要适宜;还田秸秆每亩施用300-400公斤为宜,多了反而会危害作物根系生长。
  4、耕翻深度要合理;秸秆还田时,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耙平压实。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不要异田秸秆还田。
  防病虫害传播;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秸秆还田,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