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学防治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俗称腻虫、蜜虫。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矮化、降低产量,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此虫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
大豆蚜虫繁殖能力很大,一个雌虫能繁殖50-60个,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小蚜虫约经4-5天就能产仔,全年在大豆上可繁殖15代。
大豆蚜虫全年迁飞扩散有4次高峰;第1次是在大豆苗期,第2次是出现在6月上旬,第3次出现于7月中旬,第4次是在9月上旬。一般应在7月上旬进行防治最为适宜。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为主,用40%乐果乳油8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10%溴氟菊酯乳油每667平方米15-2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
五、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
(2)药剂防治。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克拌土10千克,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上一篇: 甜瓜二茬瓜应该如何操作?
下一篇: 提高泥鳅苗成活率的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