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有哪些 马铃薯

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这从植株的外观就可以看到。它的茎叶含水量比较大,活植株的水分约占90%,块茎含水量也达80%左右。水能把土壤中的无机盐营养溶解,使马铃薯的根把它们吸收到体内利用。水也是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的主要原料之一,而且制造成的有机营养,也必须依靠水作载体才能输送到块茎中进行贮藏。同时,由于水的充实,维持植株内的膨压,使根、茎、叶等器官内具有张力,保持直立不倒、不萎蔫,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另外,通过水的蒸腾作用进行植株体内温度的调节,保持体温的平衡。看来水是马铃薯生命活动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东西。
2、那么,马铃薯需水量究竟多大呐?根据科学家测定,马铃薯的蒸腾系数较大,为400~600,也就是每形成1千克干物质,需消耗掉400~600升水。折成鲜薯,每生产1千克鲜块茎,要消耗掉100~150升水。按每667㎡达到3吨块茎的产量,在整个生育期中,不算地表直接蒸发的水分,每667㎡马铃薯要消耗300~500m³水。

发芽期所需的水分基本靠种薯自身中的水分来供给,芽块重量如果达到30~40克,就可以提供24~32毫升水供给幼芽用。当芽眼根长出后,植株利用芽块供水的同时,根系开始吸收土壤中水分,所以墒情一定要好才行,如果严重缺水,根系生长要受到影响。
4、幼苗期即出苗20天之前一段时间,从出苗到初现蕾,因苗小、叶面积小、气温不高、蒸腾量小,所以需水较少,此期需水量只占总需水量的10%左右。但是由于苗期根系弱,吸水力不强,因此必须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才能保证幼根很容易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和养分,确保幼苗生长。
5、发棵期就是从幼苗期结束后,再往后延续20~30天,从现蕾到初花,块茎开始形成,地上部茎、叶片逐渐旺盛生长,根系伸长,蒸腾量加大,植株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建造各种器官,为增产打下基础。此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水分如果供应不足,生长迟缓,块茎数量减少,早起落蕾或花朵小。
6、块茎膨大期,发棵期结束往后延续15~25天,从开花至终花,块茎体积和重量加快增长,此时茎叶长到一定高度和最大量,光合作用增强,由以地上茎叶生长为主转为以地下块茎生长为主,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这时的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50%以上,是需水的最敏感时期,绝对不能缺水。这个时间正是花期,早熟品种从初花至终花,中晚熟品种从盛花至终花后一周,都是需水的关键时期。山东农民有“花期缺水瞎地蛋”的谚语。
7、干物质积累期:膨大期结束延续15~25天,从终花至枯秧,转入大量干物质积累时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保持叶片的寿命,保证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产物向块茎转移,增加养分积累。此期的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0%。水分不宜过多,防止因水多造成块茎皮孔开张,病菌侵入,易于腐烂。据资料介绍,在干物质积累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田间积水超过4小时,块茎就开始出现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将大部分腐烂;超过42小时,块茎将全部烂掉。
8、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绝大多数土地是靠天上下雨的多少来决定墒情的。因此,要满足马铃薯对水的需求,就必须依据当地常年降水的多少和降雨的季节等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农艺措施。比如,种植马铃薯尽量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在雨水较多的地方,采取高垄种植的方法,并在播种时留好排水沟;在干旱地区,要逐步增设浇水设施,修井开渠和购置灌溉机械等,以保证在马铃薯需水时进行浇灌。
9、空气湿度的大小,对马铃薯生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空气湿度小时,会影响植株体内水分的平衡,减弱光合作用,使马铃薯的生长受到阻碍,而空气湿度过大,又会造成茎叶疯长,特别是叶片夜间结露,很容易引起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