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生猪宰前静养的利与弊?

生猪宰前静养的利与弊?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提高猪肉的安全性

  如果生猪在饲喂后直接屠宰,肚容物较多,容易造成肠道的破损,肠道内容物溢出污染胴体。这是屠宰工厂肉食品卫生、安全最主要的隐患。宰前对猪进行12—18小时的禁食静养,可以减少肠道内容物的量,从而减少肠道破损的几率,减少猪肉粪便污染的危险,提高猪肉安全性。

  2)提高猪肉的品质

  适当的宰前的禁食静养,能够让生猪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从应激状态中恢复,而且可以减少肌肉中糖原的量,防止宰后肌肉pH值的快速下降,减少PSE肉的发生率,改善猪肉颜色。

  3)减少运输损耗和提高动物福利

  运输损耗主要表现在生猪在运输途中的死亡和重量损耗。研究表明饲喂饱后运输的猪只容易出现运输死亡、活动困难和呕吐等不良反映。装车前就断食的猪只,更容易装卸和管理,不容易出现不良情况。

  4)减少饲养成本

  在屠宰前9~10小时饲喂的饲料,并不能转换为白条的重量,只增加了猪活体中量。现在由于是以白条重量作为结算依据,所以宰前数小时对生猪进行饲喂,是一种浪费。美国的Prairie Swine Centre 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宰前12小时的禁食,每头猪减少3kg的饲料消耗(相当于0.48美元)。照此计算,仅安大略湖地区一年就可以节省200万美元。

  5) 减少内脏内容物量和处理成本宰前进行12-18小时的禁食静养,可以减少肠道废物的含量,使内脏处理变得容易,减少处理废物的成本,对环境也有好处。

  2.3禁食静养的坏处:

  1)白条重量的损失

  一旦停食,动物每小时会损失大约0.2%的活体重量。对牛来说,停食的前48小时,体重损失在1%~8%之间。停食24小时,猪活体损耗大概为5%;白条损耗大概是活体损耗的20%,而且在停食的前9~12小时,白条重量损耗很小。一项研究发现停食一夜,猪白条损耗为0.8%~0.9%。然而可以通过让动物补充一些电解质溶液,减小损耗。

  2)加剧生猪皮肤损伤和胃损害

  在禁食静养期间,生猪可能会由于混圈等原因打架,造成皮肤损伤。长时间的禁食也会造成生猪胃部溃疡等,降低品质。但12~18小时的禁食,一般不会造成胃部的溃疡。

  3) 增加DFD猪肉发生的几率

  长时间的禁食(如超过24小时),可能会造成肌肉和肝糖原消耗过度,致使猪肉的最终pH值过高(大于6.2),而发生DFD肉。

  4)经济损失

  禁食会造成白条出品率的降低,还会增加成本,如清空饲料的人工费,增加一些固定设施的成本等。

  2.4降低静养损耗

  运输以及宰前处理对生猪的刺激是很严重的,引起活体重量和白条出品率的下降。宰前禁食更使重量损失加剧。试验证明按照专利(USA Patent 5505968)配制的营养补充剂不仅能减少动物的应激反映,还能有效地减少重量损失,并且对猪肉的质量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对比试验表明,宰前禁食静养24小时,不供给营养补充液的试验组,比不禁食组白条出品率低1.1%;同时供给营养液静养组只比不禁食组低0.14%。即在24小时的禁食静养中,供给营养补充液,不仅可以减少生猪的应激反映,还能减少静养重量损耗。按照以上比例计算,每头猪大概可以减少2~3美元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