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是如何防治的?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是如何防治的?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是如何防治的? 临床症状:一般1日龄内的鸡易发病,运动失调,神经麻痹不能站立,倒卧一侧,以飞节着地坐于地面(犬坐姿势),头部震颤,病雏始终有食欲。 剖检:腺胃、肌胃的肌肉层中有许多白色小病灶,比针尖略大。 防治:种鸡接种此病疫苗。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原因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鸡的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快速震颤特别是头部震颤为特征。AE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蛋传播的疾病。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症状
经垂直传播而感染的小鸡潜伏期1~7天,经水平传播感染的小鸡,其潜伏期为11天以上(12~30天)。
此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鸡,笔者也曾多次确诊过于6~7周龄的石岐杂鸡发生AE的病例。在自然暴发的病例中,雏鸡出壳后就陆续发病,病雏最初表现为迟钝,精神沉郁,小鸡不愿走动或走几步就蹲下来,常以跗关节着地,继而出现共济失调,走路蹒跚,步态不稳,驱赶时勉强用跗关节走路并拍动翅膀。病雏一般在发病3天后出现麻痹而倒地侧卧,头颈部震颤一般在发病5天后逐渐出现,一般呈阵发性音叉式的震颤;人工刺激如给水加料、驱赶、倒提时可激发。有些病鸡趾关节卷曲、运动障碍、羽毛不整和发育受阻,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部分存活鸡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状体混浊或浅蓝色褪色,眼球增大及失明。
发病早期小鸡食欲尚好,但因运动障碍,病鸡难以接近食槽和水槽而饥渴衰竭死亡。在大群饲养条件下,鸡只也会互相践踏或继发细菌性感染而死亡。中成鸡感染除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外,无明显的临诊症状及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产蛋鸡感染后产蛋下降16%~43%。产蛋下降后1~2周恢复正常。孵化率可下降10%~35%,蛋重减少,除畸形蛋稍多外,蛋壳颜色基本正常。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防制措施
1.加强消毒与隔离措施,防止从疫区引进种苗和种蛋。
2.鸡感染后一个月内的蛋不宜孵化。
3.AE发生后,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将轻症鸡隔离饲养,加强管理并投与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维生素E、维生素B1、谷维素等药可保护神经和改善症状。重症鸡应挑出淘汰。全群还可用抗AE的卵黄抗体(康复鸡或免疫后抗体滴度较高的鸡群所产的蛋制成)作肌肉注射,每只雏鸡0.5~1.0ml,每日1次,连用2天。
免疫接种
1.活毒疫苗一种用1143毒株制成的活苗,可通过饮水法接种,鸡接种疫苗后1~2周排出的粪便中能分离出AE病毒,这种疫苗可通过自然扩散感染且具有一定的毒力,故小于8周龄的鸡只不可使用此苗,以免引起发病。处于产蛋期的鸡群也不能接种这种疫苗,否则可能使产蛋量下降10%~15%,持续时间从10天至2周。建议于10周以上,但不能迟于开产前4周接种疫苗。在接种后不足4周所产的蛋不能用于孵化,以防仔鸡由于垂直传播而导致发病。
另一种AE活苗常与鸡痘弱毒苗制成二联苗。一般于10周龄以上至开产前4周之间进行翼膜刺种,接种后4天,在接种部位出现微肿,结出黄色或红色肿起的痘痂,并持续3~4天,第9天于刺种部位形成典型的痘斑为接种成功。因制苗的种毒为鸡胚适应毒株,病毒难以在个体间扩散,那些没接种的鸡就会处于易感状态。为了避免遗漏接种鸡,应至少抽查鸡群中5%的鸡只作痘痂检查,无痘痂者应再次接种。使用这种胚适应苗,疫苗在鸡胚连续传代会发生神经适应性,故偶见部分后备鸡群翼翅接种AE苗后2周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副反应。
2.灭活疫苗AE灭活苗用AEV野毒或AR-AE胚适应株接种SPF鸡胚,取其病料灭活制成油乳剂苗。这种疫苗安全性好,免疫接种后不排毒、不带毒,特别适用于无AE病史的鸡群。可于种鸡开产前18~20周或产蛋鸡作紧急预防接种。灭活苗价格较高,且要逐只抓鸡注射,但免疫效果确实,从而达到通过母源抗体保护雏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