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怎样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 其他

怎样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职称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标尺,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阶梯和通道。前不久,《人民日报》报道,没经过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考试,“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焊工李万君,终于拿到了“教授”资格证书,这是吉林省首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技术工人。被称为“工人院士”的李万君实至名归,着实令人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是我区推进人才评价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新的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增加了更多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评定内容,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以德为先。古语道:“用人以德,唯德是举。”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国理政历史,选才用才的标准千千万万,唯独“德”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从“六德六行”到“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再到今天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无一例外地把“德”作为铁律天条。在迈上新征程的新疆,政治坚定就是首德。《实施意见》明确,要坚持把政治表现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表现作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首要标准,对政治表现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

能力得到推崇。原先,存在评的用不上,用的评不上的问题;现在,干什么、评什么,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评价取向更多回到能力本位。《实施意见》明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此次职称制度改革针对“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评价标准“一刀切”等弊端予以纠正,给人才松绑,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精力深耕专业、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一意做事。

凭实绩论英雄。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树,屋子里跑不出千里马。”真正以实绩论英雄,宜谋实不谋虚,干得好不好,多看研究成果、社会效益成绩单。让实在人有成就事业的舞台,有晋级升职的机遇,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此,于人才于民生于国事,善莫大焉!《实施意见》明确,对学历、资历达不到正常评审条件,但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稳工作中贡献突出、业绩显著、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引进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可根据其业绩贡献和专业水平,直接认定高级职称。这对于更多扎根基层、扎根南疆的人才,无疑是一重大激励。

可以看出,《实施意见》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畅通各个层次的职业发展通道,保护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