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性。(一)成虫。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在麦田内交尾产卵。成虫用锯状产卵器沿叶背主脉处锯1裂缝,将卵产在主脉旁边的组织内,边锯边产卵,成串排列。成虫寿命3~7天,卵期10天。(二)幼虫。幼虫共5龄,1~2龄白天为害叶片,3龄后白天隐蔽在麦株下部或土块下,夜晚出来为害,进入4龄后,食量剧增,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喜湿冷环境。10月中旬老熟幼虫再蜕1次皮化蛹越冬。
麦叶蜂在北方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3月中、下旬或稍早时成虫羽化,交配后用锯状产卵器沿叶背面主脉锯一裂缝,边锯边产卵,卵粒可连成一串。卵期约10天。一头成虫平均产卵20.3粒, 其自然死亡率为4.9。幼虫分5 龄, 同一龄幼虫4月上旬到5月初是幼虫发生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小麦抽穗后,老熟幼虫入土20厘米左右作土茧越夏,到10月间化蛹越冬。幼虫共5 龄, 1、2 龄幼虫日夜在麦叶上危害; 三龄后, 白天躲在麦株基部附近, 下午4-5 时开始上爬危害麦叶, 至次日上午10 时下移躲藏。危害严重时, 可将叶片吃光, 仅留主脉。麦叶蜂幼虫有假死性, 稍遇振动即可掉落, 虫体缩成一团, 约经20 分钟后再爬上麦株取食危害。
麦叶蜂幼虫有趋绿危害习性,一般水肥条件好生长茂密的一类麦田发生重, 其次是二类麦田, 三类田及麦棉套种地块发生较轻。
麦叶蜂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冬季温度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蛹的越冬;春季温度回升早,土壤湿度大,成虫羽化期无大雨天气,对其羽化有利;幼虫喜欢潮湿环境。
上一篇: 请问黄瓜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下一篇: 田基黄生长习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