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规律:枣锈菌的越冬问题,多年来一直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以冬孢子堆在落叶上越冬,也有人认为是以夏孢子堆在落叶上越冬,还有人推测是以菌丝体在病芽中越冬。
近年来研究表明,病原主要是以夏孢子堆在落叶上越冬,平均萌发率为3.15%,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刮取越冬后病叶上的孢子堆镜检,夏孢子与冬孢子数量之比约为215∶1,冬孢子数量极少,其侵染作用不明。翌年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生叶片上,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片正面和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侵染。本病一般从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症状,8月下旬至9月初夏孢子堆大量出现,通过风雨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使病害加重。病害的潜育期为7~15d。如果条件适宜,从显症到开始落叶中间只隔18d左右,从开始落叶到大量落叶也只不过间隔7~10d左右。
影响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是7、8月份的降雨。雨早、雨多发病严重;相反,干旱少雨年份病轻,甚至无病。凡是低洼枣园,或是间种玉米等高杆作物及水浇地枣林,发病严重。反之,山坡,山头枣林和间作花生,红薯等低杆作物的枣林,通风透光,湿度小,则发病较轻或不发病。枣树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河北赞皇大枣、新郑九月青、内黄核桃纹、安徽小枣等比较抗病;沧州金丝小枣、灵宝大枣、新郑灰枣抗病性居中;新郑鸡心枣、圆枣、团枣、内黄扁桃酸等最不抗病。酸枣不同类型间抗病性也有差异。
上一篇: 怎样栽培球兰?
下一篇: 大棚番茄裂果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