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多在春秋两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 13~33℃,适宜温度25℃,同时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连续两旬降雨量之和超过100毫米,必将大流行),并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在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
病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 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
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 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
上一篇: 蓖麻播种前应怎样处理蓖麻种子?
下一篇: 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