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吸浆虫产卵习性?平均一头雌虫产多少粒卵? 小麦

小麦吸浆虫产卵习性?平均一头雌虫产多少粒卵?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 小麦吸浆虫为一种完全发育的害虫。在我省一年发生1代,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为危害虫害。

卵:长圆形,长径约1毫米,微带红色。

幼虫:呈扁纺锤形,橙红色,由14个体节组成,体长约2-2.5毫米,根据其在土壤中潜伏年限个体大小有明显差异。

蛹:体长约2毫米,裸蛹红褐色,其发育经历前蛹、中蛹和后蛹3个阶段。观察蛹发育进度,可推算成虫羽化、产卵期,确定防治适期。

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季从土层深处破茧上升至土壤表层结长茧化蛹、羽化、若此时遇到干旱年份,湿度条件不适宜发育,一部分幼虫可在土中继续休眠,以致形成隔年或多年羽化现象。据资料报道,吸浆虫最多可在土壤中潜伏7年之久。大量持续休眠的幼虫经过多年累计,若遇到条件适宜的年份,幼虫易集中出土,造成虫害爆发,这也是吸浆虫一个发生周期持续数年危害的原因所在。

小麦吸浆虫发育与小麦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小麦拔节期,越冬幼虫大量破茧向土表移动,小麦孕穗时,幼虫陆续化蛹,小麦开始抽穗时,蛹也开始同时大量羽化为成虫,小麦扬花期前,羽化基本结束。羽化后的成虫先在地面上爬行一段时间,然后再爬到小麦植株上栖息,雄虫多在植株下半部活动,而雌虫多在上半部飞舞,借助风力扩散蔓延。成虫羽化的当天即可交尾产卵。性畏强光高温,以傍晚时分多选择已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上产卵,已经扬花的小麦穗,吸浆虫不再产卵。这种对小麦生育阶段有严格选择的产卵习性,常是造成同一地区不同生育阶段的小麦或者品种,遭受吸浆虫危害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卵多产于护颖内、小穗尖或小穗柄等处,每次产卵1-3粒,因此在剥穗调查时常见数头幼虫集一处危害。一头雌成虫一生可产卵50粒左右。成虫寿命只有3-4天,卵期5天左右。孵化后的幼虫从内外颖缝隙间侵入,以口气刺伤麦粒吸食流出来的浆液。幼虫期约20天左右,老熟幼虫静卧在颖壳内不食不动,小麦灌浆后期,内外颖逐渐张开,遇到雨露便从颖壳处弹落到土壤爬行,从土壤缝隙间钻入土地,深度多在3-10厘米,少数入土深度超过15厘米,幼虫入土后2-3天开始结茧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