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种的选择牧草一般分为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叶菜类饲草。多年草地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科学引种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到各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草种,牧草种植才能成功。
(2)播种量的确定一般栽培牧草都有规定的播种量。这个播种量是指种子纯净度和发芽率均为100%而言的,因此实际播种还要以其真实的纯净度和发芽率进行校正。一般用做水土保持,其播种量可加大2~3倍。
(3)种子处理从正常渠道国外引入的牧草种子或我国正规牧草场生产中的种子,均经严格的牧草种子检验程序,其纯净度、发芽率均符合一级以上种子要求,禾本科已经过断芒处理,豆科经过硬实处理,播种只需作种子消毒处理和接种根瘤菌。
(4)播种期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适宜,即可播种牧草。
(5)播种方式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等。条播是利用播种机或人工开沟条播。行距一般15厘米,窄者可以6~8厘米,宽者可达30~100厘米。条播深度均匀,出苗整齐,又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田间管理。点播是间隔一定距离挖穴播种,适于在较陡的山坡荒地上播种。撒播是在整地后用人工或撒播机把种子撒播地表,撒后用耙覆土。但撒播深浅不一致,出苗不整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6)播种深度播种深度要适当,过深幼苗不能出土,过浅土壤易干,种子缺水不能发芽。由于牧草种子细小,顶土力弱,播种不宜过深,一般以2~3厘米为宜。豆科牧草宜浅,一般播种深度为2~3厘米,禾本科牧草可稍深,一般为3~4厘米。大粒种子宜深,小粒种子宜浅。土壤疏松可稍深,黏重土壤则宜浅,土壤干燥可稍深,潮湿则宜浅。总之,在条件适宜时还是要浅播,以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1、种植地选择
秋、冬闲田和农闲地均能满足秋冬季饲草生长要求,选地时可不考虑土壤肥力,但要注意选择不积水、灌溉、利用方便的地块。有条件的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400kg作基肥。
2、播种方法
多花黑麦草、紫云英可根据需要选择板田直播和翻耕播种;其他品种应采用翻耕播种。
(1)板田直播
①晚稻收割前撒播:在晚稻收割前10-15天左右,将种子用35-40℃的温水浸泡5-8小时,捞起沥干后拌上磷肥或细土撒播,也可与紫云英(2︰1比例)混合播种。播种量2.5kg/亩。晚稻收割前撒播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前播种,节省劳力,同时可充分利用早秋稻田中的湿地生境条件,提高出苗率。
②晚稻收割后撒播:晚稻收割后在土壤湿润时或灌水后及时播种,方法与晚稻收割前撒播相同。地块按畦宽2m左右开排水沟,沟土打碎覆盖种子。
板田播种收割稻谷时应尽量低刈,茬高10cm以下,以免稻茬影响今后黑麦草的收割。
(2)翻耕播种
①条播: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按幅宽1.5-2.0m,起垄做畦,耙平畦面,耙碎土块,然后按行距25-30cm,沟深2-3cm开沟条播,播种量2.0-2.5kg/亩,磷肥拌种,播后浅覆土1-2cm,保持田间湿润以利出苗。
②撒播:方法与条播方法相同,整地后将畦面耙平,土块耙碎,按2.0-2.5kg/亩播种量,拌好磷肥和细土撒播。播后用齿耙轻耙畦面,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起到覆土的作用。
③点播:翻耕整地后,用磷肥和细土拌种,按行距20-25cm、株距15-20cm点种,浅盖种。用种量1.5-2.0kg/亩。
3、田间管理
我省常遇秋冬干旱天气,要注意防旱,及时灌溉,以利早出苗和苗期生长。出苗后5-10天追施断奶肥,分蘖初期与盛期各追施一次,每次施用尿素5-7kg或复合肥8-10kg。对菊苣、紫花苜蓿等多年生品种要加强苗期中耕除杂。按品种特性适期刈割利用,每割一次适量追肥。到春季雨水多,要疏通排水沟,防止积水。
四、利用技术
1、刈割利用:一般在草高30-40cm时刈割第一次草,留茬高度5cm左右。年可刈割4-6次。青草可直接饲喂,养牛每头一天饲喂20-30kg,羊每头一天饲喂5-8kg,猪每头一天饲喂2-3kg,鹅、兔每只一天饲喂0.3-0.5kg。
2、放牧利用:饲养牛、羊、鹅等畜禽可以放牧,一般1亩草可放养1头牛或8只羊或100只鹅。注意田地潮湿时不宜放牧,否则,影响草的再生。
3、作绿肥:为了不影响水稻生产,一般应在插秧前15-20天进行最后一次刈割,并放水耕翻沤田。每亩可撒上20-25kg石灰加速草根茬分解。
4、贮藏加工:多花黑麦草、小黑麦、燕麦、紫花苜蓿可用于青贮和晒制青干草。小黑麦收获种子是优质精饲料。
上一篇: 如何掌握氮肥使用量?
下一篇: 如何焊接拖拉机铸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