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 > 扇贝幼虫的面盘解体是怎么回事? 水产保护

扇贝幼虫的面盘解体是怎么回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扇贝幼虫的面盘解体怎么回事?

扇贝幼虫面盘解体至今仍然是令水产育苗工作望而生畏的一种病,其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均尚未研究清楚。幼虫面盘解体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传染面广,发病快,几乎无法控制。幼虫面盘解体的发病特点是,受精发育到第6~8天,严重时第3天,就发现幼虫在短时间内相继下沉,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幼虫内脏团模糊,面盘解体,解体后具有纤毛的面盘在壳内或壳外颤动,并能见到大批细菌从面盘壳内向外扩散,使幼虫壳缘密集云雾状的细菌分布带,继而原生动物迅速入侵幼虫体内,吞食幼虫组织使幼虫成为空壳。
陈、刘秀云等研究认为,弧菌是引起面盘解体的主要病原,其典型病原菌株为鳗弧菌。鳗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条件有助于病原繁殖,亲贝和幼贝不健康,处于易被感染的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疾病。面盘解体病由亲贝纵向传染给幼虫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育苗防病工作必须贯彻育苗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亲贝在育苗过程中将病原体传播给育苗水体和苗种。因此要求:①选用不带传染性病原的亲贝;②在育苗开始之前,必须将所有工具、管道系统消毒;③投喂的单细胞藻类必须新鲜、无致病菌、无污染;④孵化出D型幼虫后,要及时倒池,将幼虫移到经清洗、消毒的池中培育;⑤选用性腺充分成熟、卵质量好的亲贝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