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其他家禽 > 小麦后期管理措施? 其他家禽

小麦后期管理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后期管理措施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通常称为生育后期。进入生育后期以后,小麦穗数已经定局,但每穗粒数、粒重还有很大变化。因此,搞好后期管理对争取粒多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小麦后期管理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适时浇水。小麦抽穗灌浆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70%。因此,要根据土壤墒情、小麦苗情适时浇好抽穗扬花水,使麦田的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80%。有的地方还有浇麦黄水的习惯,这对抵御干热风有一定的作用,但浇水量不宜过大,尤其在成熟前切不可大水泼浇,以免造成根系窒息腐烂,导致青枯逼熟,降低粒重。在正常年份一般在麦收前10~15天停止浇水。
2、合理追肥。对地力较差,抽穗前后叶片已趋向脱力发黄的田块,可结合浇抽穗扬花水追施少量氮肥,一般每亩施5公斤以内的标准氮肥。此外,根外喷施丰产灵、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效果也较好。
3、防治病虫。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较多,要及时用药进行防治。如有纹枯病,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4两;如有白粉病、锈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消灭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防治赤霉病,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时,亩用40%菌灵胶悬剂3两。吸浆虫成虫期防治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毫升或辉丰菊酯乳油每亩25毫升,加水常量喷雾。以上药剂均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如喷后8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
4、适时收获。小麦千粒重从灌浆到蜡熟末期,每天约增重1~2克,蜡熟末期达到最高点,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应及时收获。若收获过迟,子粒脱水变硬,颖壳松散,容易落粒;穗茎变脆,容易掉穗;后熟期短的品种,遇雨还会在穗上发芽。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决定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时间短、任务重,突发性灾害多。小麦常常在此期遭受高温干旱、干热风和病虫危害,而管理的回旋余地小,一旦造成危害,小麦产量损失很大。小麦病虫害特别是危害性大的条锈病、血浆虫、蚜虫将会偏重发生;部分耕层浅、播量多、群体大的麦田存在倒伏危险;为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中后期管理决不能放松。要立足于,早准备,早预防,早行动;以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为重点;以养根护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为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突出重点,科学预防病虫害要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血浆虫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小麦条锈病要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在条锈病、吸浆虫等暴发流行时要及时出动应急防治队,做好应急防治。   
适时浇好灌浆水,能降低地温,防止小麦根系早衰,以水调肥,以肥养根,以根护叶,促进灌浆,提高粒重。浇灌浆水应在小麦扬花后10天进行,选择无风天气,浇后地面应无积水,切忌大水漫灌,同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浇后遇大风造成倒伏。   
叶面喷肥,预防和减轻干热风、青枯病的危害,稳定小麦粒重。一般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初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喷施;对脱肥变黄的麦田,可加喷1%的尿素溶液(用5公斤尿素加水50公斤配成)。在小麦抽穗前要对田间杂草进行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