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适宜收割期的标准? 其他豆类

大豆适宜收割期的标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大豆:过早收获,子粒尚未成熟,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不高,降低含油率;过晚收获,豆荚炸裂,籽粒落地减产。一般在黄熟末期就可收获,此时大豆固有80%以上的植株叶片、叶柄脱落,植株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变成黄色,用手摇动植株可听到子粒的哗哗声,这说明子粒已归圆变硬,呈现出本品种所固有的特征。割完的大豆要抓紧进行脱粒,防止增加虫口率。

有40%的叶片尚未脱落的黄熟期到完熟期之间,为人工收割最佳时期。此时有摇铃的响声,籽粒已经全部归圆,茎呈黄褐色。收割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干物质积累还在进行,将严重影响百粒重,并降低指肪含量。收获过晚,干旱天气容易炸荚,造成损失。收获时要做到割茬低。不留荚,放辅规整,及时拉打,割茬通常在3?5厘米高。

俗话说“豆收摇铃响”。在大豆收获时,需在完全成熟后再收获。即95%的豆荚转为成熟荚色,豆粒呈现品种的本色及固有形状,手摇植株豆荚已开始有响声,豆叶已有四分之三脱落,茎秆转黄但仍有韧性,再过5-10个晴日豆粒含水份降到15%左右,而且豆荚与种粒间的白色薄膜已消失,在干旱年份就是大豆的最适宜收获时期。在成熟期多雨、低温情况下不落叶或落叶性不佳的品种,看豆荚的颜色及豆荚成熟情况而定。不炸荚的品种宜延后2-3天收获。

人工收获:在大豆完熟期,即子叶全部脱落,茎、荚、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全部归圆,籽粒含水量下降至20%以下,摇动豆荚有响声,即可收获。

  机械联合收获:当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即可收获。

  分段收获:黄熟期,植株和豆荚全部变黄,植株黄叶占80%左右,摇动植株有轻微的响声,底荚豆粒已经归圆,即可收获。

  质量要求

  人工收获:割茬低,不留马耳朵,不留底荚,放铺规范,不易过厚,有利于干燥降水,及时拉打,收获损失率小于2%,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粮,脱净收净,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大豆收购质量标准至少在3等以上。

  机械收获:不留底荚,割茬一般在5~6厘米为宜,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综合损失率小于3%,清洁率大于95%。

  分段收获:不留马耳朵,铺子整齐一致,并成片,要求割净、割直、割茬低,减少损失。

收割时间的掌握分直接收获和分段收割时期。大豆机械收获的时间要求严格,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均低;收获太晚,大豆失水过多,会造成大量炸荚掉粒。直接收获的最适宜时期:是在完熟初期。此期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荚和子粒均呈现出原有品种的色泽,子粒含水量已下降到20-25%左右,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分段收割最适宜时期:一般是黄熟期为最佳收割期,此期大豆叶片脱落 70—80%。豆粒开始发黄,少部分豆荚变成原色,个别仍呈现青色,是割晒的最适时期。过早割晒,因茎杆叶片含水量大,不能早拾禾、青粒多、易霉烂。反之,割晒过晚,则失去了分段收割的意义。

  人工收获:在大豆完熟期,即子叶全部脱落,茎、荚、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全部归圆,籽粒含水量下降至20%以下,摇动豆荚有响声,即可收获。

  机械联合收获:当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即可收获。

  分段收获:黄熟期,植株和豆荚全部变黄,植株黄叶占80%左右,摇动植株有轻微的响声,底荚豆粒已经归圆,即可收获。

  质量要求

  人工收获:割茬低,不留马耳朵,不留底荚,放铺规范,不易过厚,有利于干燥降水,及时拉打,收获损失率小于2%,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粮,脱净收净,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大豆收购质量标准至少在3等以上。

  机械收获:不留底荚,割茬一般在5~6厘米为宜,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综合损失率小于3%,清洁率大于95%。

  分段收获:不留马耳朵,铺子整齐一致,并成片,要求割净、割直、割茬低,减少损失。

有40%的叶片尚未脱落的黄熟期到完熟期之间,为人工收割最佳时期。此时有摇铃的响声,籽粒已经全部归圆,茎呈黄褐色。

黄熟期,植株和豆荚全部变黄,植株黄叶占80%左右,摇动植株有轻微的响声,底荚豆粒已经归圆,即可收获。

大豆的收获期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当大豆茎叶开始变黄、苗秆和豆荚已干,并呈黑褐色时便可收获。一般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时收割,割倒后要轻放,尽量避免籽粒散失。割倒的大豆应及时运回脱粒,去杂晒干后入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