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防旱抗旱措施
(一)以水调温减轻高温热害影响。一是采用日灌(深水)夜排降温,或长流水的灌溉。调节田间的气候,降低温度,减轻高温伤害。田间灌水8cm可使穗气温降低0.8℃,相对湿度提高12%。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喷灌的方法,短时间内可使穗层温度降低4-5℃。
(二)喷施叶面肥。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有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三)加强受灾田块的后期管理。普遍受害但未绝收的田块,要切实加强后期田间管理。
(1)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止秋旱使灾害进一步加剧。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收割前7~10天断水为宜
(2)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白叶枯病、纹枯病的药剂防治,严防灾后灾。
(3)适期收割,精收细打。因受灾田块籽粒的成熟度差异大,要根据田间大多数稻粒的成熟度适期收割,稻草可作为大牲畜的优质饲料。
(四)对轻灾的田块追施粒肥。对孕穗期受高热影响,8月中旬抽穗扬花的中熟品种,结实率一般可能要略低常年,后期管理措施除了上述水份管理、病虫害防治外,还要普遍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于破口期前后亩追施尿素2-3公斤,也可采取根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办法,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产量。
(五)及时收割留茬再生。对结实率只有30-40%的田块,可采用适当提早收割、留高茬再生,争取二季增加的收成。
受旱的稻田,宜采用节水灌溉方法。首先,要满足移栽后的缓苗水,之后应先湿润灌溉,田面不留水层,待水量充足后再采取浅水灌溉;其次,要满足孕穗水,因为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的临界期,对干旱最为敏感,此期如受旱会引起大量颖花败育,从而减少总颖花数和花粉粒发育不全,使其抽穗后不能受精而成为空壳,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
水稻大田期防旱抗旱对策对
受旱的稻田,宜采用节水灌溉方法。首先,要满足移栽后的缓苗水,之后应先湿润灌溉,田面不留水层,待水量充足后再采取浅水灌溉;其次,要满足孕穗水,因为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的临界期,对干旱为敏感,此期如受旱会引起大量颖花败育,从而减少总颖花数和花粉粒发育不全,使其抽穗后不能受精而成为空壳,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
抓紧中耕、及时追肥。天旱时,如田面尚未完全干涸,就要抓紧中耕除草。这样既有利于根系发育,减少蒸发,增强水稻的耐旱力,又可防止田里的杂草争夺水分及养料。另外,高温干旱也影响水稻的吸肥能力,致使水稻生育受抑制,因此应结合中耕灌水,抓紧追施氮肥及复合肥。如苗数不足,灌水后叶片转色不明显,叶色仍偏黄,应增加用肥量,后期应施好穗粒肥。灌水较晚的地块,应先施恢复生长肥,再重施粒肥,以减少颖花退化,促进灌浆结实。
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防旱剂,可减少水分蒸发率70%~80%。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青草或稻草等均匀铺在稻行间,既可以减少蒸发,又可以供给稻苗一定养分,以利生长。
加强病虫防治。受旱水稻的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迟,生育滞后,抵抗力弱,因此应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水
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5~25毫米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60%~70%。
“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是根据水稻移栽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即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这种灌溉技术简明,也易于理解掌握,是节水灌溉的好方法。
上一篇: 我国蛋类消费的地区布局有什么特点?
下一篇: 自咬取蛇毒法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