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其他豆类

大豆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生原因
  1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
  大豆菌核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383种寄主植物。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造成大豆前茬的多样性,再加上不合理的轮作,使大豆菌核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据调查,前茬为菜豆的大豆田,发病率最高的是前茬豇豆地,发病率为41.7%;前茬为向日葵的大豆田,菌核可达6.18 g/m2;前茬为油菜的大豆田,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大豆田高20~50个百分点。
  2大豆重迎茬对发病的影响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种植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连年种植大豆,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病较重。对重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迎茬发病率为5.6%,重茬发病率为11.2%,而且随着重茬年数的增加发病率越高,重茬3年发病率为13.7%,重茬4年发病率为28.5%,重茬5年发病率为37.0%。

  3气候对发病的影响
  以2007年为例,北安市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较高,是由于6月降水量大于常年,再加上7月低温、寡照、土壤潮湿引发了菌核病病菌的萌发,造成大豆再次被侵染,致使许多地块大豆大面积死亡[3]。
  2.4栽培管理对发病的影响
  土地不平,排水不畅;封垄前未及时中耕培土,使菌核病病菌有了萌发的机会。大豆种植过密或施用氮肥过多,致使植株繁茂,透气性差,湿度增加,促使菌核病病菌萌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播前要筛除混在大豆种子中的菌核,选用无菌核的抗病良种播种。大豆菌核病只传播危害大豆、向日葵、油菜,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因此,要改革耕作制度,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向日葵、油菜地相邻,以控制大豆菌核病的传播蔓延。合理密植、排淤治涝、平整土地、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和流水传播,在大豆封垄前及时铲趟,消灭萌发的菌核和子囊盘。发病严重地块大豆收获后要深翻,将病残体和菌核翻入地下,勿施用过多氮肥,以减轻发病[4]。合理密植,采用垄三栽培的方式,保苗25万~31万株/hm2;采用45 cm小垄密栽培,保苗33万~35万株/hm2;采用110 cm大垄密植栽培,保苗达38万~40万株/hm2为宜。感染菌核病的残枝是大豆菌核病病菌的主要来源,当病田收获后,应将病残体收集烧毁,不能留在田间[5]。生产用种需从无病田留种,确保种子不带病菌。
  .2化学防治
  在大豆开花期,大豆菌核刚开始萌发出土至子囊盘形成盛期,即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用量450 kg/hm2喷洒防治,每隔7d喷1次,共喷2~3次,防效可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