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定植时用链霉素水浇灌定苗(每支农用链霉素加水15千克)。溃疡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液喷雾或使用细菌诺600倍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止其为害
补充:
防治方法 (l)对番茄生产用种严格检疫,严防其传播蔓延。 (2)建立无病留种地,从无病株采种,必要时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t干热灭菌72小时、5%盐酸浸5~10 小 时、或1.05%次氯酸钠浸20~40分钟或硫酸链霉素200ppm浸2 小 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 (3)使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旧苗床用 40%福尔马林 30毫升加 3~4升水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 (4)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全田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对%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6)积极选育抗病品种。目前国内种植的中蔬4号、强丰,佳粉1、2号,早粉,东农704,402,特洛皮克等均有受害记录,不抗病,但野生番茄高抗,可用于培育抗病品种。 (一) 症状 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使幼苗或坐果期植株萎蔫或死亡。苗期感染,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缩,直致枯死。成株期,起初下部叶片萎凋下垂,叶卷缩,似缺水状,渐扩大,叶片黄褐干枯;当细菌达到顶稍后,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凋;后期茎秆上现出黄或黑色狭长条斑,上下扩展,茎髓部中空,变褐,茎部还发生大量气生根 (图68)。病菌可通过维管束侵害果实,使幼果皱缩,畸形,果实凹陷,种子不能成熟。在青果上呈现外圈白色的圆形斑点,“雀眼状”,后变成褐色,中央粗糙略突起,许多斑点可聚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植株后期死亡(图69)。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危险性检疫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并逐年积累。近几年随着冷棚种植面积扩大,国外引种数量增加,品种不断更换,番茄溃疡病在我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据县站6月1—6日调查,温室番茄溃疡病中等发生,平均病棚率为35.3%,一般棚室病株率2—3%,个别严重棚室病株率10%以上。个别冷棚番茄溃疡病零星发生。
症状: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病。苗期感染,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缩,直至枯死。成株期,起初下部叶片萎凋下垂,叶卷缩,似缺水状,渐扩大,叶片黄褐干枯;当细菌达到顶稍后,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凋;后期茎秆上现出黄或黑色狭长条斑,上下扩展,茎髓部中空,变褐,茎部还发生大量气生根。病菌可通过维管束侵害果实,使幼果皱缩,畸形,果实凹陷,种子不能成熟。在青果上呈现外圈白色的圆形斑点,“雀眼状”,后变成褐色,中央粗糙略突起,许多斑点可聚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植株后期死亡。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耐病力。棚室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温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升消毒。
2、未发病或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47%加瑞农400倍液,或78%万家6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3-4 次。
1)物理防治。①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30分钟,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充热水。再放入凉水中浸泡4~5小时。②高温闷棚。利用三夏高温季节,密闭温室15~20天。 (2)化学防治。①种子处理。5%稀盐酸浸种5~10小时、0.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②苗床消毒。在播种前20天左右,将床土耙松,每667米2用40%的福尔马林20升,兑水30~40吨浇到苗床上,随后用塑料膜覆盖5天,揭去塑料膜,将床土耙松,半月后再播种。③田间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1∶1∶200的波尔多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DT杀菌剂400倍液,喷药间隔期7~10天,连喷3~4次。 (3)农业防治。①发现病苗及时进行土壤处理或更换成无病土。②对发病田块实行3年或3年以上的非茄科作物轮作。③选择抗性品种进行栽培,如中蔬4号、早粉2号、佳粉2号、强丰。
1、为害症状:蕃茄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病害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成株期染病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果实上病斑圆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鸟眼状,称鸟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状。
2、发病特点: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发育适温24~27℃ 。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权,特别是带雨水作业传播。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偏碱性的土壤利于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
(2)种子用55℃热水浸种25分钟,或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干种子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
(3)选用新苗床育苗,如用旧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喷洒,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
(4)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
(6)发病初期选用47%加瑞农1000倍、77%可杀得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500倍液、60%琥乙磷铝(DTM)5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上一篇: 猴头菇栽培的木屑麦麸配方如何配制?
下一篇: 怎么才能识别和防治甜菜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