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如何调控效果好? 棉花

棉花如何调控效果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棉花如何调控效果好:
1.如果棉苗较早出现了不同症状的脱肥现象,应以主攻蕾、花肥为主,增施商品有机肥、高含量多元复合肥,配施微肥。叶面喷施叶面肥和光合营养膜肥,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一次施用全年受益。
2.南方棉区棉花营养生长的高峰期因偏施氮肥或施肥过量,会导致棉花长势过快。应立即施用延缓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配合促花王3号棉花打顶剂控制棉株旺长。可同化感应促成植物细胞跨膜信号转换,迫使顶梢旺盛营养大量回流,冲梢惯性优势迅速弱化到封顶态势。其主干主力营养转向幼果发育系统,提升果实膨大活力,避免叶片肥大现象,提高田间通透性。
3.棉花现蕾、开花期间,南方恰逢梅雨时节,渍涝可构成损伤,在抓好促小赶大、控旺求稳、平衡生长的同时,要清理好沟厢,排明涝、降暗渍,确保根系正常发育。对于遭受渍害、药害、肥害的棉花,可喷施棉花壮蒂灵和新高脂膜,激活植物生态生长正能量,拓宽植物导管路径,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逐渐恢复正常生育。肥料流失较多的棉田,酌情补施尿素或者高含量复合肥。

棉花化学调控技术

棉花栽培以建立高光效群体为目标,化学调控是促进高光效群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棉花的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革耕作制度、增强棉花抗逆性,达到优质、高效、降本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1、棉花上主要应用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及作用   

  目前,棉花上应用的生长调节剂很多,而且新的生长调节剂不断出观,其作用特点及增产效果各不相同,主要是营养型和生理型的。一是营养型生长调节剂。使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可以补充作物营养,协调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促进作物营养平衡,满足作物营养需求。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多为广谱性,既具有营养作用,又具有调节作用。二是生理型生长调节剂。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成分和结构与天然激素完全不同,但它有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作用,调节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调控群体的生长发育,改变传统的整枝、中耕等单一调控措施,可对品种的表现型起到性状修饰的作用,起到矮化、抗倒、防旺长、塑造合理株型的高光合效作用[3,4];在施肥、灌水上利用化控可以促控结合,收到良好的调节棉株生长的效果,还可根据棉花不同的需肥要求,调节补充营养,提高肥效,减少浪费;化调技术,使得外部条件加内部激素的双重控制,为棉花高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使棉花的高产栽培过程接近于目标设计及可控制的生产过程。

  2、棉花化学调控技术   

  2.1种子萌发出苗阶段的化调技术

  主要是种子处理。利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微肥、稀土、缩节胺等拌种和浸种,可促进发芽5%~8%,提高出苗率6.5%,增加棉苗侧根44条,增强其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叶片出生快,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