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的主要害虫—白背飞虱? 水稻

水稻的主要害虫—白背飞虱?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即形成所谓“冒穿”.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多等为害状。

二、生活习性

新疆、宁夏年生1-2代,东北2-3代,淮河以南3-4代,长江流域4-7代,岭南7-10代,海南南部11代,属迁飞性害虫。最初虫源是从南方迁来。迁入期从南向北推迟,有世代重叠。该虫长翅型成虫飞翔力强,每雌产卵85粒左右,当田间每代种群增长约2-4倍,田间虫口密度高时即迁飞转移。

三、形态特征

长翅型雄虫体长3.2-3.8mm,浅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l新月形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病、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长翅型雌虫体长4-4.5mm,体多黄白色,具浅褐斑。卵新月形,长0.7-0.8mm.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白色,长约2.9mm.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

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3、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

一、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即形成所谓“冒穿”.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多等为害状。

二、生活习性

新疆、宁夏年生1-2代,东北2-3代,淮河以南3-4代,长江流域4-7代,岭南7-10代,海南南部11代,属迁飞性害虫。最初虫源是从南方迁来。迁入期从南向北推迟,有世代重叠。该虫长翅型成虫飞翔力强,每雌产卵85粒左右,当田间每代种群增长约2-4倍,田间虫口密度高时即迁飞转移。

三、形态特征

长翅型雄虫体长3.2-3.8mm,浅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l新月形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病、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长翅型雌虫体长4-4.5mm,体多黄白色,具浅褐斑。卵新月形,长0.7-0.8mm.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白色,长约2.9mm.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

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3、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