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软腐烂窝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条件不良。
①土质选择不当。软腐烂窝多见于土壤保墒、透气性能差的碴地和死黄泥地,蜜环菌在这种场地生长发育不良,天麻由于得不到蜜环菌营养而蔫腐死亡。
②高温、高湿环境。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有利于杂菌生长,蜜环菌材上很快出现灰白色的杂菌菌丝,并逐渐向窝内腐殖支蔓延。该病害菌的特征是百闻不如一见害菌丝间形成黄白色、菜籽状的菌核,天麻经病害菌浸染,即从局部至全身腐烂。
③多雨排水不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天麻生育受抑,溶菌功能显著减弱。但蜜环菌由于抗逆能力较强,仍能正常生长,蜜环菌突破天麻的溶层在块茎内迅速繁殖。其特征是腐烂的块茎皮下,充满着“吃掉”天麻的蜜环菌菌索,烂窝内的菌材上的蜜环菌菌索密集。这种烂窝现象,多发生于七、八、九月多雨季节。
④栽培天麻技术失误。这种情况多见于菌材不足、下种量过大、穴内又无栎树叶等腐殖质充物。尽管有适宜天麻发育的气候条件,但由于得不到蜜环菌的营养,天麻瘦长,逐渐导致软腐。
这是因为畦窖栽培天麻在结冻前覆盖40厘米厚的鲜树叶和未腐熟的落叶防寒,锯末、落叶其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和有机物,40厘米厚的落叶堆积在一起,在氧化反应(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促使天麻畦窖内烧热,温度可达34℃,若没有密切注意观察,及时控制温度和湿度,时间一长既使冬天也会烧烂天麻的。
上一篇: 玉米大、小斑病有何区别
下一篇: 非洲猪瘟的传染源和易感动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