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田水利 > 中低产田改造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农田水利

中低产田改造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工程改造。耕层薄,砂(粘)层出现浅的土壤,可采用淤积泥土(铺砂)、搬运黄土、深耕等措施来打破砂(粘)层或加厚耕层;对于耕层较厚,砂层出现部位较深的土壤,要勤施肥、勤灌水。

二、修筑梯田。对于在特殊自然环境作用下,导致的坡地梯改型耕地土壤侵蚀、土壤贫瘠和土壤干旱,要通过实施修筑梯田(水平梯田、隔坡梯田、缓坡梯田)为中心的田间水保工程,以增加梯田土体厚度,耕层熟化层厚度。在田埂种植草、灌,在山顶或隔坡内种植抗旱保水的树或草灌,增加植被覆盖。地面坡度较小的(5—10°)地方可修筑水平梯田,田面宽度以12—18米为宜,坎高1.6—2.2米,坎外侧边坡>6°,斜边距离12.5—18.5米,田面侧坡2—3°。对于坡度>10°或10—15°之间的坡地,以修筑隔坡梯田较为理想,要求平段田面宽8.5—12米,隔坡长度21—30米,平坡比1/2.5,蓄水埂高度0.25米较为适宜。而坡度>15°的坡耕地,主张退耕还林还草。

三、耕作培肥。因土壤贫瘠引起土壤干旱的瘠薄培肥型耕地要通过深耕深翻,逐渐加厚耕作层,深耕时注意保墒,选择耕翻季节,结合耙耱镇压等,深耕时还要注意水土保持,加修地埂。新修梯田及经过工程改造的土壤,也可通过深耕翻、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绿肥,加厚耕作层,改善耕层的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同时要增施有机肥,广开肥源,实行堆沤肥、秸秆肥、畜粪肥、土杂肥共用,以及粮肥轮作、粮豆轮作。通过深耕培肥,使熟化层厚度增加3—5厘米。

四、因土种植与合理施肥。加强种植制度的改革,种植耐瘠耐旱养地作物。砂土区可种植花生、马铃薯等耐砂耐瘠作物;壤土区可种植豆类、谷子、糜子、高粱等养地耐瘠作物。同时,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施用,尤其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五、实施集水补灌工程。对于季节性水源充沛而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在农田整治的基础上,结合地形特点,修筑旱井、旱窖、人字闸等集水工程,并配套节水补灌设施,以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关键期对水分的要求。

六、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推广以蓄水、保水、调水、集水、节水为主要内容的旱作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