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鳗鲡,分布于我国长江及闽江下游等地,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江海洄游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等因素,日本鳗及欧洲鳗苗自然资源量呈显著衰退形势,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鳗鲡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花鳗苗数量较多且价格低廉,因此在福建、海南、广东等地相继进行花鳗鲡的试养。
二、主要疾病种类及防治
1、肠炎
肠炎也是花鳗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原菌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水温在20℃以上时开始流行,在高温期或季节交替时更易暴发。该症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而且容易复发。感染前期,鳗鲡表现为食欲减退,肛门处有粘液流出,严重时解剖可见肠系膜充血,肠道有黄色粘液,有腹水,有异味。
引起此症的原因有气候突变,饵料剩余多或饵料劣质不新鲜。因此此症重在预防。当气候骤变时应适当减少投饵量甚至停食,同时维护好水体水质,进行消毒。在养殖过程中可拌饲投喂肠胃灵、甘泰乐、肠舒宁、消食利胃散等中药保肠类制剂,调节肠道,提高免疫力。拒绝劣质不新鲜饵料。治疗时,外用消毒制剂的同时可服用汉宝大蒜粒。
2、烂鳃
烂鳃是花鳗鲡养殖过程中较常见并且危害比较严重的病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纤维菌等细菌,同时,外界环境不良,如水质较差、寄生虫大量繁殖时均容易爆发烂鳃。爆发季节多为夏秋高温季节,多见于水泥精养池内,各种规格的花鳗均会发生,但对幼鳗的危害更严重。感染的鳗鱼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游动缓慢,鳍条偶有充血,镜检时显示鳃丝细胞增生、脱落。
对于烂鳃的预防重点是水质的调节与稳定。应时常为养殖水体杀菌消毒,可以使用甲可净、二氧化氯泡腾片等含氯制剂,也可使用杀菌红、红色风暴、暴血平、PV碘、卡碘等水改制剂,同时为水体定期驱虫,可使用汉宝硫醚星、车轮净、大黄精华素等。治疗时可在此基础上内服恩诺平,尤其是细菌性烂鳃严重时。
3、肝肾病
肝肾病是鳗鲡在白仔期投喂水蚯蚓解毒胺经常感染的病症。病原菌为迟钝爱德华菌,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期,经口传播。引起此症的主要原因是投喂的水蚯蚓不干净。主要表现为肝脏、肾脏肿大色深,解剖后可见肝脏肿胀,淤血色深或变为土黄色,严重时肝脏溃烂穿孔,肾脏肿大溃烂。因袭预防时应该注意,投喂的水蚯蚓要确保干净卫生,投喂量适中,不饱食,做好水质调控。爆发时外用消毒制剂,内服氟立宁、汉宝保肝液、肝胆康制剂等,后期注重水质的恢复。
4、几种常见易寄生虫
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固着类纤毛虫等均是鳗鲡易感染常见寄生虫。它们主要寄生在鳗鲡的皮肤、鳍条和鳃上,大量寄生时严重影响鳗鱼摄食,后期常伴有细菌等继发性感染而导致鳗鱼大量死亡。在养殖水体收到污染或者池内排污不彻底时,都容易感染这些种类的寄生虫。预防寄生虫的爆发及感染应注重水质的调控,及时除臭,排污彻底,定期驱虫。治疗时可使用菌克、弧菌克星、车轮净、 暴血平等进行水体消毒,同时内服孢虫散、三黄散等。
因此,在养殖花鳗鲡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科学的控制水温、水质、养殖密度、投饵率,选择健康卫生的饵料,是保证鳗鲡健康养殖的必备条件。
上一篇: 黄瓜角斑病与霜霉病怎么区分?
下一篇: 昆虫性诱剂有哪些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