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秸秆资源过剩的主要表现在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和地区性过剩。阶段性过剩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相对于秸秆利用不充分(需求总量不足)所表现出来的秸秆生产总量的过剩。结构性过剩是指在相对于秸秆利用不充分所表现出来的生产总量过剩的表象下,以某种或某几种秸秆过剩为主,而其他秸秆仍然短缺或供需基本平衡的秸秆供需格局。目前主要表现为谷物秸秆的过剩,其中稻草过剩最多,其次为麦秸和玉米秸。地区性过剩是指在全国秸秆资源总体过剩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区秸秆明显过剩,而其他地区秸秆仍然短缺或供需基本平衡的供需格局。目前,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东北区、西北干旱区是我国秸秆过剩相对较多的地区。
上一篇: 哺乳动物最主要的血清蛋白是什么?
下一篇: 茄子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