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养殖大国,而且又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很低的国家,既要大力发展养殖业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又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确保生态平衡,因而在养殖污染得以有效治理与控制的前提下发展养殖业是我国养殖业环保的基本国策。
就全局而言,大气治理和“水十条”条例,都将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大手笔与大举措,而对于养殖业环保近两年国家与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条例,层出不穷。首先,国务院出台了养殖业废弃物面源污染治理条例和“十二五”、“十三五”以及中长期养殖业废弃物治理实施细则与纲要。环保部,农业部出台了新的养殖业污染治理标准。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也相应的建立了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问责制度,出台了地方治理规划,将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各级政府一把手的重点工作来抓。
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标准、条例、制度、实施计划,都对养殖业环保问题提出了以下要求:
1、养殖业废弃物必须得到有效治理与消纳,不能对环境构成二次污染。
2、养殖业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实现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
这就为养殖业环保治理既明确了标准,又明确了方向。养殖业环保治理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有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就有了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养殖业环保治理工作之所以至今不能形成系统、规范、有效的治理思路与措施,除了与养殖产业本身性质,养殖业环保治理难度大有关系外,认识不够、政府不重视、治理思路不正确是问题的关键。
环保工作者都知道,养殖业污水是高COD,高NH3-N,高TP,高SS的污水,将其以环保治理的方法做到旧的禽畜排放标准,已经十分困难,其投入与运营成本已经让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无法承受,何况要做到新标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农田灌溉标准,回用标准,甚至是零排放标准,这无疑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规模化养殖企业也早已经认识到,养殖业粪便如果靠周边农民,农场去消纳,或者靠自身场内消纳,也是无法保障的事情,而且规模越大,处理难度越大。
那么我国养殖业环保治理将向何处发展?以何种方式来解决呢?我们曾经想象用纯环保手段来解决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试图参考欧美模式,但大部分地区没有足够可供消纳的农田。我们奢望参照日本模式,但国家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政府财力支持力度有限。
养殖业废弃物其实是一个资源宝藏,变废为宝、资源利用既可以彻底解决养殖业环保问题,实现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的目标,又可以通过资源利用消化养殖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使养殖企业有能力实现环保综治,可持续发展。
1、全民高度重视,坚持严格的环保政策,并持之以恒。养殖业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必须得到进一步强化,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
2、进一步加速提升养殖企业规模,只有养殖企业规模上去了,养殖企业才有从事环保治理的能力和实力。
3、对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养殖企业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规范力度,努力推行欧美养殖模式,使养殖企业规模与配套的农作物土地相结合起来,使之可以有效地消纳养殖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并且要加强沼气能源应用。沼液、沼渣还田设施建设,确保有效消纳。
4、对经济发达地区,地方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对养殖企业从事废弃物处理投资和运营管理上给予政府补贴。推行日本模式,既控制养殖企业规模,又大力支持其废弃物处理投入资金,使养殖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5、养殖企业废弃物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应用是养殖企业良性发展。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我国养殖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土地资源稀少的南、东、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养殖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配套、产业优化、产业组合的过程,是发展我国养殖业的优势区域,必须走环保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应用的道路。
上一篇: 鸭引种应要注意的事项?
下一篇: 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认证程序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