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影响花生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花生

影响花生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水分。种子内含水率增高,一是细胞内出现游离水,种子内所含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呼吸作用增强;二是提供了真菌繁殖所需要的水分,易于发霉。花生安全含水率随种子类型而异,荚果应在10%以下,大花生种子在8%以下,小花生种子宜在7%以下。
(2)温度。温度高低对贮藏期间的呼吸代谢活动有很大影响。温度高,利于花生呼吸、霉菌和害虫的活动,安全贮藏的时间就短;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弱,呼吸热积累少,游离脂肪酸增加很少,霉菌和虫害活动停止,安全贮藏的时间就长。在20℃下,一般花生荚果可安全贮藏6个月,种子可贮藏4个月,在0~2℃以下,种子可安全贮藏2年。荚果的贮藏期,一般可比种子延长50%。
(3)环境湿度。花生贮藏环境相对湿度大时,干燥的种子即吸水受潮,反之则失水干燥。一般来说,相对湿度若超过75%,种子的含水率就可能超过安全贮藏的水分标准,贮藏的花生种子易发生酸败和霉变。
(4)通风条件。除高温高湿季节外,花生贮藏应保持良好通风,以促进种子堆内气体与外界的交换,起到降温散湿作用。在高温高湿的季节贮藏花生则应尽可能隔绝大气与种子堆或贮藏库的气体交换,以利于保持种子堆内干燥和低温,故应采取密闭贮藏的方法。
(5)病菌。花生果壳所带病菌主要是土壤真菌,其菌种主要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的菌。这些属的菌均能穿透花生果壳侵染种子。如果条件适宜,即大量繁殖,造成种子含油率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引起花生变质,使花生失去生命活力。
(6)虫害。花生贮藏害虫的主要来源和传播途径有三:一是装运过程中带入的害虫;二是贮藏场所有害虫潜伏;三是贮藏期间感染。害虫的种类有100多种,主要是印度谷螟

影响花生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外界条件,及荚果本身所含水分高低、杂质多少、品质好坏等。
(1)贮藏前荚果状况:荚果贮藏前应充分晒干,去净幼果、秕果、果壳破损果及杂质,这是安全贮藏的第一步。种子安全贮藏的含水量应保持在临界水分以下。花生种子含油量约为46%,其临界水分应为54%×15%=8.1%。含油量越高的花生,安全贮藏的临界水分应越低,因此,安全含水量,荚果应在10%以下,大花生种子应在8%以下,小花生种子应在7%以下。荚果中的幼果、秕果、荚壳破损果及其他杂质,带菌多,易吸湿,是贮藏过程中霉变发热的重要根源。贮藏期间外界条件不适宜,则会增加荚果的呼吸作用,引起堆内发热,致使荚果霉变酸败而降低品质。贮藏花生中的高含水量杂质能导致贮藏中黄曲霉含量的提高。
(2)贮藏温度:温度高低,对贮藏期间的呼吸代谢活动有很大影响。在21.1℃下,荚果可保持优良品质6个月,种子可保持优良品质4个月。在18.3℃下,荚果可安全贮藏9个月,种子可安全贮藏6个月,0~2.2℃下种子可安全贮藏2年,-12.2下种子可安全贮藏10年。荚果的贮藏期一般可比种子延长50%。充分干燥的花生荚果,在自然贮藏条件下,花生的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降而变化。但因花生荚果油分很高,脂肪的导热性不良,堆内温度变化较气温变化迟缓得多,但两者变温基本一致。因此,如果堆外温度下降而堆内温度反而上升时,说明是不正常情况,花生可能发热变霉。
(3)环境湿度:荚果的安全贮藏,除荚果本身的含水状况外,受贮藏环境的大气湿度影响很大,当空气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大于种子内部的水分含量,即种子含水量较低时,种子便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潮湿,反之则散失水分而变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