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其他经作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l、狠抓农业防治,创造控害条件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桑保方针,采用系统的农业防治措施,对多年生桑树来说,能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控害环境。全县要大力提倡农业防治,推广抗病品种,挖除萎缩病株,夏伐时改提高剪伐为齐拳剪伐,坚持冬季整株修拳,进行冬翻、夏耕和中耕除草,控制不合理夹种,推广桑园覆草,人工捕捉害虫等,从而减少害虫发生量,减少用药次数,保护天敌,改善生态环境。   

2 、建立县、乡两级测报点,准确预报虫情 桑园常发性害虫在全县范围内发生种类大致相同,但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期有开差 (3-5 天 ) ,局部地区少发性害虫也时有发生。在组织防治工作中,各乡镇兼职桑保员要固定测报点,认真做好虫情调查工作,结合县桑病虫情报,及时、准确、科学地指导本乡镇桑病虫防治工作。

3、规范药剂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必备手段,但过于依赖农药,大量、多次重复使用,势必造成生态失衡,次要害虫暴发,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效下降。提倡简化防治,规范用药,是现阶段科学用药的重要标志。要从抓住防治适期,抓住主要病虫害,调整防治策略,更新用药结构,选择对口农药,实行一药多治和混配兼治等方面规范化学防治技术。   ⑴调整防治策略,合理安排用药次数 根据不同病虫发生和危害特点,采取防治策略。在一般年份,前期以防为主,后期以保为目的,防治主害期或主害代。在害虫大发生年份采取治前控后的方法,对两种以上防治对象要混配兼治,统一防治。 ⑵掌握防治指标,适时用药,不随便用药 根据害虫发生量确定用药 ( 防治指标见桑病虫防治技术规范,桑象虫 750 头/亩,微体害虫 100 头 / 百叶,鳞翅目害虫400 头 / 亩 ) 。 (3)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新农药,优化用药结构 要根据不同害虫种类,选用对路桑药,严格掌握标准配制浓度。要推广新型桑园专用农药 ( 如桑宝、桑虫清、双效磷、炔螨特等 ) ,因大农业农药一般含有长效农药成分,切切不能随意在桑树上使用,否则极易造成蚕儿大面积中毒。合理用药布局,优化用药结构,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品种,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交替使用农药可减少抗药性,混合使用农药可提高广谱性。 ⑷抓住防治重点时期,开展联防联治 对全年药剂防治重点抓住四个关键时期:一是 10 月上旬,中晚秋蚕结束,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关门虫,主治桑毛虫、桑尺蠖、艾尺蠖、桑螟、野蚕等鳞翅目害虫,压低越冬基数,减轻来年白条治虫压力,这是全年药剂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二是白拳治虫,夏伐后 3 天内用长效农药甲胺磷、敌百虫防治桑象虫,用桑药 1 号或 3 %洗衣粉液防治桑白蚧;三是6 月下旬,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如桑毛虫、桑尺蠖、桑螟、野蚕等第一代或第二代盛孵期或低龄幼虫期,虫口往往超过防治指标,用桑宝或桑虫清等中、短效农药防治,从而控制秋季虫口基数;四是 7 月底至 8 月初,使用复配混合药,控制微体害虫和其它鳞翅目害虫的危害。 开展联防联治是桑保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防效的关键,在组织防治工作中要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配制浓度和用药量,统一喷药方法和质量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