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俗名腻虫,蜜虫,危害玉米穗部,是内吸性害虫,主要通过吸取玉米的汁液妨碍玉米的生长,对玉米的危害极大,需重点防治。
玉米蚜虫一年发生10~20余代,玉米扬花期是蚜虫繁殖也是危害最厉害的时期,如果田间杂草比较严重,玉米蚜虫发生也比较重。
一般玉米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取食,能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致叶片边缘发黄;发生在雄穗上会影响授粉并导致减产,被害严重的植株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秃尖较长。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红叶病毒,导致病毒病,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
除了播种前用吡虫啉拌种作为重要的预防措施外,当前最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喷施化学药剂,吡虫啉、噻嗪酮、啶虫脒、氧化乐果等效果都不错。也可以利用七星瓢虫、寄生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蚜虫好防好治,但因为蚜虫的繁殖和适应力很强,一旦发现田间有蚜虫零星发生,要抓紧防治,避免蚜虫大量发生。另外,清除玉米地杂草,消灭玉米蚜虫的繁殖环境至关重要。
一是要注意,玉米苗期杂草间瓢虫、食蚜蝇、草蛉数量较多时,尽量避免药剂防治或选用对天敌无害的农药防治。二是在蚜虫盛发前要进行防治:1、喷雾。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BT乳剂每亩200毫升,加水30公斤,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可湿性粉3000-5000倍液。2、根区施药。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150毫升,拌细土10-15公斤,于玉米蚜虫初发阶段,在植株根区周围开沟埋施。
下一篇: 昭乌达肉羊是用什么羊为父母本杂交选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