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侵害地下部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或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化腐烂,仅留表皮。病姜块内部充满灰白色恶臭汁液。根部染病后,呈淡黄褐色,后期全部腐烂消失。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病株叶片逐渐变黄、变褐、边缘卷缩,最后叶片干枯。病株常从茎基部折断而倒伏,终至全株枯死。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在种姜内越冬,在土壤中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带菌种姜是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根茎,或由叶基部侵入,沿维管束组织上下蔓延,造成组织崩溃或腐烂,导致全株死亡。根茎腐烂后,病菌随同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进行再侵染。病菌主要借灌溉、风雨传播,地下害虫也能传病。
病害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最易发生,特别是土温变化剧烈时,更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连作地块、黏质土壤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掰母姜时造成的伤口多,均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 实行2-4年轮作。
2、选用无病种姜和种姜消毒 从无病地留种,挑选姜块肥大、皮色有光泽、质地硬、不干缩、肉质鲜黄的无病姜留种。播种前,将切开的姜种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或用草木灰蘸封姜种后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有机质丰富、疏松透气、排灌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的地块种姜。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草木灰等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田间出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对病穴用石灰粉消毒。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ppm有效浓度、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0%敌克松原粉500-800倍液、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喷淋,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药液浇灌病株土壤。
上一篇: 山茶花花腐病防治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