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大豆 > 如何使用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 大豆

如何使用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大豆田选择使用除草剂品种时,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要害,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考虑对杂草的防效,即防效要好,在防效好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药费较低的品种。大豆田的杂草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两大类,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马唐、旱稗、牛筋草、狗尾草等。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苍耳、铁苋菜、鲤肠、马齿苋等。要根据大豆田杂草生长的种类确定除草剂使用的品种,如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就可以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进行苗前土壤封闭;也可以用精喹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进行苗后茎叶喷雾。如大豆田以阔叶杂草为主,就可以用唑嘧磺草胺进行苗前土壤封闭;也可以用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等进行苗后茎叶喷雾。在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大豆田则应选择杀草谱宽的单剂或将杀草谱不同的单剂进行复配,做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兼除。

确定使用除草剂品种的用量。不同的除草剂品种其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用量不同。甲草胺用量较高,在东北春大豆产区,每公顷用有效量达2520-2880克,而氯嘧磺隆每公顷用有效量仅为15-22.5克,相差128-168倍。同一个除草剂品种,其用量也因杂草的大小、施药的方法、施药环境(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气温高低、助剂的使用与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杂草叶龄较大,施药量应适当增加;药剂既能作土壤处理又能做茎叶处理使用时,用作土壤处理的用量较茎叶处理高。用作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在土壤质地偏粘重、有机质含量较多、土壤湿度较低时用量应适当增加;茎叶处理剂用作茎叶喷雾时,在气候干燥、土壤湿度较低时,用量应适当增加。使用助剂用量也可适当减少。总之,除草剂用量的确定是关系到防效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量过低则防效较差,但用量过高会造成浪费,而且有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并加重对环境的污染。

大豆播种后最初5周,杂草一般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对大豆生育影响不大。进入第6~9周,雨季来临,杂草与大豆都进入旺盛生长期,形成草苗齐长的严重竞争局面,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分枝和花芽分化。因此,除草的关键时期是大豆播种后5~6周,即由营养生长期逐步转向生殖生长期。如果这部分杂草一直延迟到第7周后再除去,不利于大豆增花保荚,造成显著减产。

大豆播种后4周内,杂草与大豆还没有形成竞争,在此期间内不必要除草。第6~7周,大豆第二片复叶出现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其自身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此后新出的杂草受到大豆的严重抑制,一般不会对大豆生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只要大豆播种后第5~6周将已出土的杂草防除干净,以后的除草措施一般是不必要的。如果前期除草不彻底,有必要在大豆开花前辅助1次人工除去残存的大草。

播前、播后苗前或前一年秋季土壤处理

黑龙江省春季比较干旱,采用播前、播后苗前或前一年秋季施药,通过浅混土或蒙头土可保证药效。如果由于特殊年份,土壤处理药效得不到充分发挥,作物出苗后还有机会采取茎叶处理加以补救。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小粒种子阔叶杂草的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乙草胺:是近年国内开发的一个新品种,已在黑龙江省各地大豆田广泛应用。春季干旱影响药效正常发挥,如果大豆苗期遇低温,多湿或田间长期积水,则易产生药害。常用剂量为50%乙草胺乳油2.4~3.75L/hm2。乙草胺常与豆磺隆等阔叶草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

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土壤处理除草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豆磺隆:是国内外新近开发的一种磺酚脲类除草剂,以其高活性低用量的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目前豆磺隆在黑龙江省已大面积应用。用量为20%豆磺隆可溶性粉剂75g/hm2。但因豆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后茬只适合种植小麦和玉米。

速收:是新引进的环状亚胺类土壤处理除草剂,土壤干旱对速收的药效影响不大,对大豆安全,对后茬作物没有影响,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已有较大面积的应用。用药量为50%速收可湿性粉剂120~180g/hm2。可兼防部分禾本科杂草。

赛克津:是一个推广使用多年的土壤处理剂,一直有较大面积的应用。但在沙士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壤土、土壤pH≥7.5及前茬玉米田用过阿特拉津的地块不宜使用赛克津。常用量为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0.5~1Kg/hm2。

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广谱土壤处理除草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普施特:是一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由于其杀草谱广,在黑龙江省各地受到普遍欢迎。用量为5%普施特水剂1.5~2L/hm2。普施特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后茬只能种植小麦和玉米。

广灭灵:是开发时间较长的一种土壤处理剂,施药后必须混土,否则将影响药效。施药时雾滴或蒸气的飘移会引起敏感作物叶片变白或变黄。施药量为48%广灭灵乳油2.25~2.5L/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