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贮藏特性是什么? 马铃薯

马铃薯贮藏特性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马铃薯的块茎收获以后,休眠与萌发过程分为三个阶级。
第一阶级,称薯块成熟期,即贮藏早期。表现为薯块表皮尚未完全木栓化,薯块内的水分迅速向外蒸发,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和水分蒸发显著增多,使薯块重量显著减少,加之温度较高,容易积聚水汽而引起薯块的腐烂。经20~35天的后熟作用后,转入休眠状态。
第二阶级,称为薯块静止期,或深休眠期,即贮藏中期。在这一时期,薯块呼吸作用减慢,养分消耗减低到最低程度。如果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使薯块的休眠期保持较长的时间,一般可达两个月左右,最长可达4个多月。
第三阶级,为休眠后期,也称萌芽期,即晚期。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当温度降至0℃时,淀粉水解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薯块变甜,食用品质不佳,加工品褐变。如果贮藏温度升高,单糖又会合成淀粉。当温度高于30℃和低于0℃时,薯心容易变黑。

马铃薯收获后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一般有2~4个月,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而言晚熟品种休眠期短,早熟品种休眠期长。

  成熟度不同休眠期长短也有不同,在生长中期采收的尚未成熟的马铃薯块茎,休眠期比大小相等但在成熟期采收的长。贮藏温度也影响休眠期的长短,在较适低温条件下贮藏的薯块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十分有利。一般认为贮藏温度3~5℃为宜,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85%,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而过低失水增大,损耗增多。光能促使马铃薯萌芽,增高薯块内茄碱苷含量。食用后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因此贮藏马铃薯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马铃薯(也叫土豆)的食用部分为变态的地下茎,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及丰富的矿质元素,尤其是人体所需要的钙。马铃薯耐贮运。可以周年供应,是一种调剂蔬菜市场淡旺和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
  (1)贮藏特性 马铃薯收获后一般有个2~4月的生理休眠期,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晚熟品种休眠期短,早熟品种休眠期长。成熟度对休眠期的长短也有影响,尚未成熟的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比成熟的长。贮藏温度也会影响休眠期的长短,在较适低温下贮藏的薯块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更加有利。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当温度降至0℃时,淀粉水解酶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薯块变甜,不仅生食品质不佳,还会使加工制品褐变。如将贮温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单糖又可合成淀粉。
  (2)贮藏条件 鲜食马铃薯的适宜贮藏温度3~5℃,但用作煎薯片或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应贮藏于10~13℃。一般认为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85%。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湿度过低失水增多,薯块皱缩。光能促使马铃薯发芽,增加薯块内茄碱苷含量。正常薯块中茄碱苷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但薯块经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急剧增高,对人畜都有毒害作用,因此马铃薯应避光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