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仔猪腹泻的防控与治疗办法?

仔猪腹泻的防控与治疗办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血清制剂或疫苗的免疫预防、口服补液盐等。并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1.1对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猪轮状病毒病主要通过给母猪免疫注射提高初乳免疫的途径进行预防,在母猪怀孕前2周和仔猪出生后1周使用;在没有疫苗的疫区,可在出生后一周内使之感染病毒以刺激仔猪产生主动免疫。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对于患病仔猪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一10%)和碳酸氢钠(3%一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1.2对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仔猪副伤寒在30—40日龄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仔猪黄、白痢对种母猪在产前14—21天注射疫苗,对发病严重的猪场在猪出生后1—2天、12—20天接种疫苗。仔猪红痢对种母猪在产前14天和28天各免疫1次,每次5—10ml。连续产仔的母猪,因前一胎已在分娩前注射过本苗,故只需在分娩前半个月注射1次,剂量为3-5ml,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

  2非传染性因素腹泻的防治

  2.1加强饲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天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让其及早(15分钟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一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仔猪出生后及时补铁、硒和维生素E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硒缺乏症,但补硒和补铁应间隔7天以上,以防两者拮抗。

  2.2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 。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克,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也可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或减少抗原物质,如大豆(4153,-9.00,-0.22%)经65%一70%的热乙醇(78℃)后,其抗原作用可大大降低。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2.3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引起腹泻。因此,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一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更换饲料。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