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仅通过血流播散,只是短暂地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毒血症:是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菌血症:细菌经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流,称为菌血症。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性反应,血培养呈阳性。菌血症时,进入血流的细菌通常为一过性,由于菌量少,可很快被机体的免疫功能所杀灭,故不发病,如扁桃体切除、拔牙后均可出现一过性菌血症。但在少数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不能被清除,为以后疾病复发打下基础。
毒血症:是指因细菌毒素被吸收入血,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但血培养为阴性。发病特点是持续性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甚至发生休克。如大叶性肺炎早期。特别注意的是严重损伤、肠梗阻等病变,虽无细菌感染,但大面积组织破坏产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症。
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并生长繁殖,产生全身中毒症状,且血培养呈阳性者为败血症。通常为毒力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引起。患者除具有菌血症和毒血症的症状外,还常见皮肤和粘膜点状出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会导致中毒性休克。
脓血症:是指化脓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继发引起全身性、多发性脓肿灶。此时,除了具有败血症的特点外,同时还在一些器官如肝、脾、肾等形成多个脓肿。
上一篇: 用于鸡场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下一篇: 如何合理施用人粪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