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大豆 > 大豆霜霉病的病症属何类型和病状有何特点? 大豆

大豆霜霉病的病症属何类型和病状有何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

黄瓜霜霉病主要症状是:苗期发病叶片逐渐退绿发黄,最后枯死。成株发病,先在叶脉间出现水浸状失绿小斑点,逐渐变黄色,病斑直径扩大至5-16毫米时,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淡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灰绿色霉层,后期变成紫黑色,病斑干枯易破。病情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变黄,干枯卷缩,整株叶枯死,菜田一片枯黄。

病原物为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属卵菌,霜霉目,卵孢子球状、黄褐色、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突起物。孢囊梗二叉状分枝、末端尖锐,顶生一个孢子囊、无色,椭圆形或卵形。病菌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野大豆。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美国鉴定出32个生理小种,中国已鉴定出3个小种。最适发病温度为20~22℃,10℃以下或30℃以上不能形成孢子囊,15~20℃为卵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湿度也是重要的发病条件,7月至8月多雨高湿易引发病害,干旱、低湿、少露则不利病害发生。

大豆霜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豆粒上。当幼苗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有时整个叶片子变淡黄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成株期叶片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病斑,后期病斑变褐色。叶背病斑上也生灰白色至灰紫色霜霉层。最后叶片干枯死亡。豆荚表面无明显症状。豆荚内豆粒表面附着一层白色菌丝层,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卵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