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1 提高母猪繁殖率
2 降低死淘率
仔猪出生后1周内和断奶期间是死亡率较高的时期,要重点预防。
2.1 做好仔猪产后护理工作 仔猪出生后及时清除口鼻黏液,以免仔猪窒息死亡;对假死仔猪在确认属假死后,要采取措施实施急救;仔猪断脐带后要用碘酒进行消毒。
2.2 加强对新生仔猪的管理水平 仔猪出生1周后,初乳的免疫效应逐渐消失,仔猪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得病,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及时观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防止疾病扩散,而且在用药上要严格控制药量,避免中毒。可设置保育栏和产房,以增加取暖设施,同时要注意防冻和防压,及时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2.3 过好断奶关 断奶阶段也是仔猪死亡率较高的时期,断奶时应采取去母猪、留仔猪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仔猪的应激。仔猪到30日龄以后消化机能逐渐完善,体重增长迅速,并进入旺食阶段,此时要选择品质好、质量优的全价颗粒料,每天饲喂5~6次,夜间1次,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进行饲喂,要防止消化不良,尽可能减少仔猪下痢和猪水肿病的发生。
3 提高日增重
3.1 防寒防暑 11~45 kg活重的猪的最适宜温度为21 ℃,45~100 kg的猪为18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夏天由于天气炎热,猪食欲下降,要选择在早和晚喂料,避开高温期,同时要注意防暑,可用清水对猪体进行冲洗;冬季猪舍内气温下降,猪只所采食的饲料一部分会用在为了维持体温上,因此适当的提高猪舍内温度会使更多的饲料用于增长体重上,提高饲料利用率。
3.2 合理进行通风换气 高密度饲养的猪一年四季都需要通风,即使在冬季,如果只注重保温不注重通风,会使猪舍内空气卫生状况恶化,使猪增重减少和增加饲料消耗。
3.3 供给清洁卫生饮水 水是猪体细胞和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瘦肉型猪机体内含水量较高,尤其在肌肉中高达70%,饮水不足或限制给水,采食大量的情况下,会引起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和增加饲料消耗,严重缺水时会引发疾病。饲养中需要注意一点,不要用过稀的饲料来代替饮水,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减弱肉猪的咀嚼功能,冲淡口腔的消化液,同时也减少饲料采食量,影响增重。
3.4 做好疫病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具体措施:
一是定期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二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三是对寄生虫进行控制,妊娠母猪于产前1~4周用1次抗寄生虫药,公猪每年至少用药2次,所有仔猪在转群时用药1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1次,新进的猪驱虫2次(每次间隔10~14d)并隔离饲养至少30d才能和其他猪合群。四是对病、死猪及时处理,依据所患疾病等级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上一篇: 生物钾肥如何施用技术?
下一篇: 凉薯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