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两个阶段。此期一般从11月中旬至翌年3月末,正值冬季和初春。
配种恢复期的饲养 种公鹿经过两个月的配种,体重出现明显下降,体质瘦弱,胃容积明显缩小,缩腹。非配种公鹿体重也会有所下降,比秋季下降15%~20%。此期公鹿的生理特点是:性活动逐渐低落,食欲和消化机能相应提高,热能消耗较多。根据这一特点,配制日粮时,要求逐渐加大日粮容积,提高热能饲料的比例。日粮要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同时必须供给一定数量的蛋白质饲料或非蛋白氮饲料,以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在精饲料中,蛋白质饲料占20%左右,精饲料日喂量梅花公鹿为0.8~1.2千克,马鹿为1.2~1.8千克。
生茸前期的饲料 此期公鹿性活动停止,食欲和消化机能已完全正常,并为生茸贮备营养物质。其日粮应以干粗饲料和青贮玉米为主,精饲料为辅。精饲料配比中应逐渐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比例,豆饼类饲料应占20%~25%,精饲料喂量也要比恢复期有所增加,每只每天喂量梅花公鹿为1.2~1.5千克,马鹿为1.8~2.5千克。公鹿白天喂精料2次,粗饲料2~3次,夜间加喂1次粗饲料。此外,越冬期一般以干粗饲料和青贮饲料为主,但长期饲喂青贮饲料会引起瘤胃酸度过大,从而破坏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繁殖。所以,要在精饲料中定期、定量添加碳酸氢钠,以中和过量的酸,维持瘤胃内正常的氢离子浓度。
公鹿越冬期的管理要点
为了减少公鹿越冬期的体能消耗,增强抗寒能力,不得风湿等病症,安全越冬,在管理上,第一,应当采取每天早上驱赶鹿群运动和实行夜饲的办法。棚内要有足够的干粪,起垫草作用,或直接铺以豆秸、稻草等垫草。及时清除圈舍和走廊内的积雪,做到舍内、走廊无冰雪,防止公鹿滑倒摔伤。第二,要保证饮温水。第三,舍内要防风、保温,保持干燥,确保采光良好。对老弱病残公鹿若能采用塑料大棚管理,效果尤佳。进入生茸前期的2~3月,根据鹿的体况继续调整鹿群,将体弱和患病的鹿拔出组群,配备专人精心饲养管理。此期,由于尚未妊娠的母鹿发情和配种期留下的发情气味在天气转暖时逸放出来,常会引起一些年青生产公鹿和种公鹿的性欲,发生遛圈、角斗、爬跨和鸡奸,从而易引起直肠穿孔、内伤和淋巴外渗等伤病,因此,应注意预防和看管,确保人鹿安全。
幼畜消化不良是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总称,是幼畜哺乳期间经常发生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具有群发性的特点,但是此病没有传染性,一般以羔羊、仔猪、犊牛等最为常见。
治疗
将幼畜放置于干燥、洁净、温暖的环境内,期间加强母畜护理工作,供给营养全价日粮,确保母畜哺乳乳汁洁净卫生、营养全价。
早期治疗一般可采用饥饿疗法。将其禁喂、禁饮8小时~10小时,之后供饮温红茶水。一般情况下,马、驴等供给250毫升/天,3次/天;猪、羊等可酌情减半用量。
腹泻轻微时,可考虑用油类、盐类泻剂缓泻,达到排出肠胃内容物的目的。同时,借用人工初乳、稀释乳,补充流失的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人工初乳由10毫升~15毫升鱼肝油、5克氯化钠、3个~4个鲜鸡蛋、1000毫升鲜温牛乳,混合均匀搅拌而成。人工初乳饲喂初期,需要稀释到1.5倍,之后逐渐过渡到1倍稀释,幼驹、犊牛饮用500毫升~1000毫升/次,羔羊、仔猪饮用50毫升~100毫升/次,5次~6次/天。
预防措施
加强母畜管理。营养补给是关键,尤其是妊娠后期,增喂脂肪、健康物质、蛋白质等优质饲料。补充微量元素,可取11.5克氯化钴、1.62克硫酸铜、235.6克氧化锰、1.625克硫酸铁,混水饮服用,母畜100毫升/天。另外,经常擦拭母畜体表,确保母畜乳房卫生洁净。保证母畜运动,2小时~3小时/天,可有效增强母畜体质,提高其抵御各种病害的能力。
加强幼仔管理。自幼仔出生,尽早尽量吃好初乳,体质孱弱的辅助人工补饮,尽量吃足。母畜乳汁不足、质量不佳,建议人工哺乳,做到定时、定量,且温度适宜。重视卫生护理,幼畜常用用具,定期清洗,严格消毒。生长圈舍,落实好保温工作,避免仔猪受寒。圈舍及时清扫,定期消毒,垫褥定期更换,为幼畜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上一篇: 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下一篇: 仔猪疫苗过敏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