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其他经作

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大棚搭建与棚膜选择

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草莓促成栽培的最普遍形式。塑料大棚按搭建材料的不同分为竹结构棚及钢管结构棚。

竹结构棚:棚内无立柱的小型棚,棚高1.8~2.0米,宽4~5米,长30~50米。其特点是造价低廉,但操作较不方便,且使用寿命短。

钢管大棚:棚高1.8~2.0米,宽6米,长50~60米。其特点是操作方便,透光好,结构牢固,但造价较高。

棚模要选择改良薄膜。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研制了无滴、保温、耐老化多功能聚乙烯薄膜及防尘、无滴聚氯乙烯薄膜等具不同特点的棚膜。这种改良薄膜的保温效果,最低温度可提高1℃,最高温度提高25%;而且由于增加了防老化成分,可延长连续使用寿命。

2.品种选择

草莓促成栽培是一种特早熟栽培,以早熟、优质、高产为目标,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选用休眠浅的品种。

3.作垄和施用基肥

草莓促成栽培应采用小高垄双行种植,垄面要平,每个标准棚内可做6垄,每垄连沟占地1米宽度。

草莓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千克,同时加入过磷酸钙40~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40千克。施基肥时要注意,有机肥必须腐熟,过磷酸钙要与有机肥混合后再施入土壤,肥料应与土壤拌和并集中施在栽培垄中。

4.定植

定植密度:行距为25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6000~8000株,栽植深度应以叶鞘基部与土面相平为宜,尽量使能发根部位与土壤接触。定植后随即用大量水浇透。

5.田间管理

(1)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干燥程度,于第3~7天浇水或灌水一次,绝对不能使畦面发白。

(2)覆盖棚膜后的管理

(3)肥水管理 是否灌水可通过早晨观察叶面确定,如果早晨在叶缘见到水滴,可认为水分充足,根系功能旺盛,不需灌水;否则应灌水。

(4)植株管理 植株生长旺盛时会发生较多的新茎侧枝和部分匍匐茎,影响通风透光,同时由于植株基部的叶片光合能力弱,可由制造营养的器官转而成为消耗营养的器官,且易成为病菌滋生场所,故应予摘除,一般宜保留6张叶片。

(5)辅助授粉 在大棚中利用蜜蜂辅助授粉是一个重要栽培措施,可明显减少畸形果发生,增产10%~20%。一般在开花前5~6天至3月中下旬放置蜜蜂,一般放蜂量为2箱/亩。

(6)赤霉素处理 赤霉素的作用是打破植株休眠。应在盖棚保温后3~5天内进行赤霉素处理,在植株上面10厘米处,对准生长点喷雾,休眠浅的品种(丰香)用5毫克/升浓度喷施5.毫升,休眠深的品种(硕香)用10毫克/升浓度喷施5毫升。

6.病虫草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