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苗池整理消毒,清理掉附着在育苗池壁上面的藤壶和杂藻,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00PPM的漂白粉水沿池壁四周均匀泼洒,搁置3天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
二、附着基清洗和底栖硅藻的培养,把附着基聚乙烯薄膜用50PPM的草酸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晾干。洗净的附着基薄膜(1米×1米),在薄膜中间用小石块包住,放入水池(规格6米×4米×1米)中,随后进入过滤新鲜海水,水深以刚好浸没薄膜顶端约250px为宜。第3天开始微流水、充气,7天后附着基上附着基边缘可见藻色,这时可用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附着基进行消毒、清洗一次,然后均匀放入水池中(每平方米12-13张),随后进入过滤新鲜海水,保持微流水。这时可进行催产。
1. 催产,上午9点左右从亲鲍池中挑选成熟亲鲍,雌雄亲鲍比例为10:1即可。挑选后的亲鲍先放在1立方水体的孵化桶中,用5克/立方米聚维酮碘浸泡1小时,以杀灭亲鲍体表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随后将亲鲍转入育苗池(6米×3米×1米)中暂养。
16时开始进行催产。具体步骤:把亲鲍阴干1~1.5小时,雌雄分开,放入催产桶中,雄鲍先催产数只,其余的暂养备用,每隔1.5小时放入4只雄鲍。先用过滤自然海水充气1小时,让其恢复活力,然后换入预先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20伏、40瓦,4条紫外线灯照射400升海水6小时)并用冰块降温的约20℃的过滤海水,一般在晚上7点左右,雌鲍开始产卵,大约在同一时间,雄鲍产精。这时用200目的筛绢网收集卵子,洗卵,准备配精。每间隔1.5小时再处理过的海水,一般收集卵子2-3次。
2.受精及布卵,每次受精前,先检查精子的活力。受精时,切记控制授精水温为20℃左右,并加入偏多精液,一般卵子周围要有约100个精子,20分钟后观察极体出现,估算受精率。当受精卵发育到2细胞期后,收集受精卵,把受精卵直接布入育苗池,布卵密度大约2万~3万个/平方米。在布卵前用0.5PPM敌百虫药浴附着基6小时,杀灭底栖桡足类,经新鲜海水洗后使用,水温22~23℃时20~24小时可孵化出担轮幼虫,进入浮游阶段;晚上用手电观察浮游情况。
水温21~23℃,面盘幼虫4~5天开始附着,变态为匍匐幼虫,舔食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卵形藻或舟型藻,这时换水10厘米,开动流水,每天的流水量1~1.5倍,光照强度控制在900~1200勒克斯。每天上午8~9点,排换水10厘米。经过12天的培育,稚鲍后端内脏团明显,体色变为淡粉红色或白色透明。15天左右进行倒池。22~24天,壳长2.0~2.5毫米,第一呼吸孔出现,此时稚鲍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摄食量加大,应注意观察附着基上藻类的生长情况,以保证有新鲜不腐败的底栖硅藻,藻量不足,可接入藻种,施肥氮∶磷∶硅∶铁为3∶0.5∶0.5∶0.1,或者适当增加光照,如附着基上出现过多腐败的藻类,加大换水量把腐败藻类排出或倒池处理。为预防疾病,可定期泼洒聚维酮碘0.3克/立方米和有益微生物如EM菌、硝化细菌等。水温23~26℃,经过35天的培育,幼鲍壳长4~5毫米,这时可刷板,刷板密度控制在2200~2800个/平方米,进入中间培育。
稚鲍长到4-5毫米,底栖硅藻难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应将稚鲍从采苗板上剥离下来,可用手工轻抹等方法。用原育苗池饲育,于池底布置四脚砖为附着物,四脚砖布置密度为9-10块/平方米,饲育密度每平方米2200-2800个,每天水交换量为饲育水体的6-7倍。全期用人工配饵,每天清池1次,以清除残饵及排泄物等。
上一篇: 如何防治甜菜褐斑病?
下一篇: 黄瓜缺氮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