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鸭肝炎
本病由雏鸭肝炎病毒引起,1-5周龄幼鸭易感,特别是1-3周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病鸭表现为食欲废绝、闭目蹲伏,拉绿色稀便,歪头、扭颈,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状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故又称“背脖病”。死后常保持角弓反张症状。
预防:1、种鸭在开产前15-20天用雏鸭肝炎弱毒苗2羽份/只肌肉注射,产蛋中期按4羽份/只加强免疫一次,这样可使雏鸭在孵出后1-2周龄内获得较好的免疫力。2、1日龄雏鸭用雏鸭肝炎弱毒苗皮下注射1羽份/只。种母鸭免疫过本病的雏鸭可推迟到7日龄再免疫,也可于1日龄皮下注射高免血清预防本病。
治疗:雏鸭发生本病应及早诊断治疗,可注射高免血清1-2ml/只,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多维素饮水以增强体质。
二、鸭曲霉菌病
本病主要由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引起,常因饲料、垫料发霉而诱发。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幼鸭,病鸭表现为少食或不食,气喘,常见鸭张口呼吸、伸颈、发出“沙哑”的声音,毛发焦、眼半闭、流涕流泪,眼角膜混浊,严重的眼内积有豆渣样物或角膜溃疡,后期有抽搐、扭颈等神经症状。
预防:禁用霉变的饲料、垫料,垫料不可重复使用,鸭舍注意通风除湿。
治疗:每公斤饲料100-150万单位制霉菌素拌料或硫酸铜0.5g/L水,连用5-7天,同时配合使用多维素饮水或拌料。
上一篇: 如何鉴别诊断禽减蛋症候群?
下一篇: 仔猪什么时间断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