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斑病 又叫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加重,果实采摘后尤甚。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红紫色、很不明显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直径5~6毫米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浓紫褐色,状如蛇眼;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变褐、枯萎,甚至死亡。除叶片外,匍匐茎、果梗、花萼亦能受害。草莓感病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生长衰弱,抗寒性降低。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在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对于一些感病品种,适当降低栽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和除草,保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零星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严重的园片,采果后全园割叶,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及时喷药(使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保护;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洒2~4次,效果好。
2.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易与叶斑病相混,但叶枯病的病斑多发生于叶缘,呈椭圆形或“V”字形,初为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后扩大成有轮纹的大病斑,其外圈淡紫色,中圈紫红色,中心为褐色。
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3.白粉病 可危害叶片、叶柄、花、果实及果梗,严重时常导致死苗,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采用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往往比在露地条件下更易发生。叶片受害,产生暗褐色污斑,叶背产生白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蔫、焦枯。幼果受害,生长停止并逐渐干枯;果实成熟前受害,可勉强着色,但色泽较淡,表面覆盖一层白粉,品质严重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先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喷布0.3度石硫合剂、或退菌特8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采收后割去老叶、病叶。
5.芽枯病 主要危害花蕾和幼芽,被害后呈青枯状萎蔫。叶片和萼片被害,出现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片萎垂。新生叶片变小,叶柄带有红色,坐果少,长势弱,严重时失去生长点,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栽植过深、过密;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大和灌水过多。药剂防治,可在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5分钟;草莓现蕾期或发病初期,及时喷布多氧霉素或敌菌丹600倍液、克菌丹400~6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上一篇: 饲养管理青年牛?
下一篇: 大棚辣椒什么时候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