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 > 森林保护 > 怎样防治桃缩叶病? 森林保护

怎样防治桃缩叶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树势早恢复,提高抗病能力以减轻损失。  
2、及时摘除病梢以减少菌源。在病叶尚未出现灰白色粉状物前摘除并销毁。  
3、及早喷药保梢。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一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注意喷足,喷匀。

在早春桃发芽前喷药防治,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错过这个时期,而在展叶后喷药,则不仅不能起到防病的作用,且容易发生药害,必须引起注意。

l. 药剂防治:在早春桃芽开始膨大但未展开时,喷射波美5度石硫合剂一次,这样连续喷药二、三年,就可彻底根除桃缩叶病。在发病很严重的桃园,由于果园内菌量极多,一次喷药往往不能全歼病菌,可在当年桃树落叶后(11~12月)喷2~3%硫酸铜一次,以杀灭粘附在冬芽上的大量芽孢子。到第二年早春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一次,使防治效果更加稳定。早春萌芽期喷用的药剂,除波美5度石硫合剂外,也可喷用1%波尔多液。

2.喷药后,如有少数病叶出现,应及时摘除,集中烧毁,以减少第二年的菌源。

3.发病重、落叶多的桃园,要增施肥料,加强栽培管理,以促使树势恢复。

 
1、加强果园管理,清除菌源 在病叶初见而未形成白色粉状物之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的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树势衰弱,应及时增施肥料,并加强培育管理,促使树势恢复,以免影响当年和第2年的产量。  
2、药剂防治 桃缩叶病菌自当年夏季到翌年早春桃萌芽展叶前营芽殖生活,不侵入寄主,所以药剂防治桃缩叶病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用药的时间要恰当,过早过晚效果都不好。病菌危害时期主要发生在桃抽梢展叶期,掌握在桃芽开始膨大到花瓣露红(未展开)时,喷洒1次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6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等,铲除树上的越冬病菌,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注意用药要周到细致。  
   

一、病原:该病是由真菌中的外子囊纲病菌引起。

二、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幼果和嫩枝。感染此病的植株春季展叶后呈皱缩波纹状,叶尖和叶缘反卷,叶面凹凸不平。以后随着叶片生长,叶色逐渐由黄绿色变为紫红色,叶肉增厚变脆,凹凸程度增大。春末夏初时,叶片表面生成一层白色粉尘,不久,病叶变黑,枯萎脱落;嫩病枝感病后短缩、肿大,呈灰绿色或黄色,病枝上叶丛生,严重时枝条枯死;病果发育畸形,果面龟裂,果毛脱落,但表面光滑。

三、发病特点;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芽鳞缝内或皮上越冬,翌春桃芽萌发时,芽孢子生芽管,直穿透表皮或自气孔侵入嫩叶。当年病叶产生的子囊孢子及芽生孢子于春末夏初成熟,4-5月时发生严重,借风力传播,但由于时值高温,一般不再侵染,一年只侵染一次,随着气温升高,停止发展,气温超过30℃既不发病。春季低温多雨时利于该病发生,江河沿岸、湖畔、低洼地亦多发此病。

四、防治方法:

1、秋末或早春及时剪除带病枝叶、清除病残体,或在病叶表面还未形成白色粉末状之前及早将其摘除,减少病源;

2、早春桃芽膨大而未展叶时,喷波美4-5度石硫合剂;

3、展叶前喷0.1%硫酸铜溶液也可有效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①加强果园管理,清除菌源 在病叶初见而未形成白色粉状物之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的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树势衰弱,应及时增施肥料,并加强培育管理,促使树势恢复,以免影响当年和第2年的产量。  
②药剂防治 桃缩叶病菌自当年夏季到翌年早春桃萌芽展叶前营芽殖生活,不侵入寄主,所以药剂防治桃缩叶病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用药的时间要恰当,过早过晚效果都不好。病菌危害时期主要发生在桃抽梢展叶期,掌握在桃芽开始膨大到花瓣露红(未展开)时,喷洒1次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6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等,铲除树上的越冬病菌,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注意用药要周到细致。  

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如安农水蜜、雨花露、曙光甜油桃等。对于进入结果期的桃园,要做好土、肥、水管理和细致的整型修剪工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势,增强树体的抗病性。

2、由于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没有再次侵染,因此,在关键时机喷一次药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发生。

4、在桃树生长季节的3~6月份,即展叶后至高温干旱天气到来之前,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或再与70%代森严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交替使用。特别在雨后最好喷药防治。

5、少数枝叶发病集中时,可用手摘除后烧毁,然后再喷药防治。

6、用夏季修剪下来的枝叶浸水,取出汁液喷洒,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7、若发生严重的桃树缩叶病时,这时会造成叶子不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营养供给不能满足果实的发育需求,因此应在放弃果实、坚持保树的前提下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对皱缩严重的病叶先全部进行摘除,带出地外进行焚烧,然后对皱缩不严重的病叶和好叶进行喷药防其扩展。药品选用大生500倍液加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每隔7-10天喷一次,喷2-3次即可控制住。这种防治方法不仅有效,还有几个好处,一是这种药剂不会对幼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发病不严重的,还可保叶保果;二是加入叶面肥可促进新叶片快速生长,有利于恢复树势。

 桃树缩叶病,系真菌中子囊菌亚门病害,是桃的普发、多发和常发病。严重时全树90%的幼叶、嫩梢和60%以上的幼果都会被害,不仅严重降低当年产量、品质和效益,而且严重削弱树势并影响次年产量。
  症状:主要危害桃树的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嫩梢和幼果。发病早的年份,嫩叶刚从芽鳞中伸出就呈卷曲状,颜色发红;随着叶片的增大,病部也随之增大,红色增浓,质地变厚、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部由红变成黄白或银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壳,最后再变成黑褐色,枯焦脱落;  嫩梢染病后,节间变短,枝条变粗,常呈扁平或不规则的畸形。果实感病后,多数脱落,病果畸形,果面龟裂。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孢子在桃芽鳞片和枝干的树皮上越夏,当温度适宜时继续繁殖,芽孢子在树皮和鳞片上或潜入叶片内越冬。次春桃芽萌动时,芽孢子即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叶片表皮或经气孔进入嫩芽,进行初次侵染。在叶片展开前由叶背侵入,叶片展开后由叶面侵入。至初夏形成子囊层。并产生子囊孢子和芽;桃缩叶病的发生与危害和早春的气候关系极为密切。早春气温低(10-16℃),阴雨多,空气潮湿,发病多而重;反之,发病轻或不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秋季,如气候与早春相似,也会轻微地发生。
  防治方法 :(1)桃缩叶病发生猛,危害重,发生后才喷药效果甚微,且多数药的效果都差,只有在桃芽开始萌动、鳞片欲张而未张开时,喷一次150-200倍等量式必备,效果最佳,过早过晚效果都差。原因是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对此病病菌的杀伤力最大,而桃树又不耐酸的腐蚀,配成波尔多液后,有石灰对酸的中和,所以效果最好而又不发生药害。如能在冬季12月中旬至1月上旬,结合清园喷1次3-5度石硫合剂,40天后再必备,则效果更好。
  (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并喷布0.3度石硫合剂,或1500倍70%粉剂甲基托布津或800倍80%粉剂代森锰锌,进行控制。
   (3)发病重时,应及时追肥,补充养分,以促进迅速恢复树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