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播期。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当春播玉米出苗后,隐藏在麦田和杂草上的带毒灰飞虱即迁入玉米田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扩种早春玉米和麦后夏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易感病的敏感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期错开,可有效防止玉米病毒病的危害。在我县春玉米可提早到5月1日左右,套种玉米在麦收前一周播种。
2.清洁田园。邻近田边、菜地、果园、路边和渠边以及低洼地带的玉米发病率明显较高,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和土壤肥力低、出苗弱的地块玉米也易感病。除草灭荒,搞好田园清洁,培育无病壮苗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3. 加强肥水管理。气候条件利于病毒病的发生。近几年持续的暖冬使传毒昆虫的越冬基数增大。在我县普遍年份春旱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但对玉米生长却有抑制作用,形成的弱苗,易感病。因此,春播玉米不仅要避开灰飞虱转移高峰期,还要加强肥水管理。
4.及时药剂防治。我县现在夏玉米以贴茬播种为主,抢种玉米已经成为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致传毒昆虫食物链衔接紧密,提高了传毒昆虫的存活率,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在玉米出苗前防治灰飞虱,可结合玉米播后芽前化学除草进行,减免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
玉米病毒病种类很多,在生产中发生比较普遍而又严重的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又称花叶条纹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苗期先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脉保持绿色而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的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有时心叶卷在一起,由于基部继续生长而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起初呈灰绿色,后期呈灰褐色,病株高度往往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防治要点:防治该病的同时要防治蚜虫和灰飞虱,同时用药,双管齐下,并辅以高效生长调节剂。可用1.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50倍或3.6%克毒灵水剂500倍+天达裕丰2000-2500倍+天达啶虫脒1000-1500倍+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混合喷雾,连喷2-3次即可。
上一篇: 防治棉蓟马的药剂是哪些?
下一篇: 仔鸭的饲养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