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藜麦田间管理措施有哪些? 其他经作

藜麦田间管理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苗期管理

1、查苗补苗

藜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漏种和缺苗断垄时,应采取补种措施:一是将种子浸入水中3-4小时捞出,用湿布捞出,用湿布盖上,放在20-25摄氏度处,闷种10小时以上,开沟补种,二是对少数缺苗断垄处,可在4-5叶时,雨后移苗补栽,对移栽谷苗,连续三天早晚用水浇苗,保证成活率。

2、间苗定苗

藜麦出苗后应及早间苗,并注意排拔除杂草。幼苗长到10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可适当多留苗,留好苗幼苗长到20-30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留壮苗,保全苗,合理密植。

3、中耕除草

这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藜麦幼苗生长缓慢,忌讳草荒,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进行,应掌握浅锄、细锄、破碎土块,围正幼苗,做到深浅一致,草净地平,防止伤苗压苗。中耕后如遇大雨,应在雨后表土稍干时破除结板。

中期管理

1、清垄

在8叶龄时进行,逐垄逐株检查,将行中杂草、病株、残株拔掉,提高整齐度,苗脚利索,通风透光。

2、深耕。

藜麦从拔节期起,进入旺盛生长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茎秆生长速度加快,在清垄后,应进行深中耕,刨断部分侧根,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基部经节的生长,使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

3、培土。

将行间草除尽,进行根部培土,促进颈部经节、次生根的生长,增强植株的支持能力,有利于防止后期倒伏。

后期管理

在成熟期,要严防麻雀危害,及时收获,防止谷穗随风相互磨损脱粒,造成损失。

去杂去劣。为保证有机藜麦高品质,收获前必须将病穗、杂株去掉。

1. 播种时间

藜麦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晚霜过后就可以开始,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无霜期选择播种时间,由于藜麦比较耐低温,短期低温对幼苗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在无霜期短的地区适当早播,无霜期长(120天以上)的地区适当推迟播种.

2. 播种条件

藜麦种子极易发芽,但刚发芽的幼苗很弱,因此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需要选择雨后播种,这样有利于发芽出苗.

3. 播种方法

由于藜麦种子小,顶土能力弱,因此播种不能深,最好使用机械播种,控制播种深度在1-3公分之间.

4. 株行距

播种前调节行距在45-60公分(不同品种有区别),株距15-25公分(如果是精量播种).

5. 间苗

间苗期选择在苗高10-15公分,每穴留苗一株,也有使用一穴多亩技术的(需要专业指导).

6. 锄草

在国内还没有专业锄草剂使用,建议人工锄草,主要是幼苗期需要控制杂草生长,以免影响藜麦正常生长.

7. 水肥管理

对于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种前灌溉有利于出苗整齐.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只能在雨后播种.

肥的使用,如果不是特意的有机种植,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就可以满足藜麦生长需求,最好选择NPK均为15或以上的,或根据测土决定,用量及用法,建议在播种前一次底肥施足,中间不再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