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其他经作

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今年我县小麦,总体个体健壮,长势好于往年。由于去冬今春气温较常年偏高,小麦长势旺盛,加上部分麦田返青期过早、大量施肥,造成今年小麦旺长面积较大,易造成后期小麦倒伏。促弱控旺,力争穗足、穗大,为小麦高产打下基础是当前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

  一、一类麦苗和旺苗管理。水肥管理要延迟到拔节中后期,促使这类麦田由旺转壮、促进两级分化,提高大蘖成穗率。在施肥促壮中要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增施钾肥。增施钾肥利于秸秆抗倒,增加粒重。

  二、喷施助壮素。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助壮素20毫升,兑水100斤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

  三、综合防治病虫害。今年小麦群体偏大,田间郁闭,有利于小麦纹枯病、麦蜘蛛等病虫害发生危害。防治纹枯病: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兑水150斤小麦茎基部喷淋;防治麦蜘蛛:1.8%阿维菌素2500倍、20%扫螨净或20%哒螨灵1500倍液于中午前后在麦蜘蛛危害最盛时喷施。

1、对缺墒麦田及时浇水补墒,能够下锄的,浇后适时浅锄,破除板结。

2、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3、对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沟施。同时叶面喷洒1—2%的尿素溶液50公斤/亩或其它叶面肥。

4、对有倒伏隐患的麦田,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50公斤/亩或其它含钾叶面肥,如霍元钾等,以增加茎秆厚度和硬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5、注意观察田间红蜘蛛、蚜虫发生发展情况,适时开展防治。

一、搞好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根

划锄具有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针对今年我县小麦旱情较重、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和当前气温回升快、土壤失墒重的实际,各类麦田都要抓紧搞好划锄。要划细、划匀、划透。对旺长麦田应实行深耘断根,深度10cm 左右,耘后要搂平压实,防止透风失墒,以断老根,促新根,控上促下。

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塇松的麦田,一定要进行镇压。镇压应与划锄结合,一般应先压后锄,达到上松下实、保墒增温、促根之目的。

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

当前气温逐渐回升,大风天气增多,土壤表层失墒严重。要针对不同的苗情、墒情,因苗制宜进行肥水管理。对于墒情较差,群体偏小的地块,应抓紧进行追肥,以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小麦发育;对于地力水平较高,浇过越冬水,群体较足的麦田,应实施氮肥后移,于小麦拔节期追肥,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保持后期绿叶功能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一般应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5 公斤。旱地和弱苗麦田,因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差,要抓住当前墒情尚好的有利时机,抓紧搞好借墒追肥,可用追肥耧或开沟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2 公斤左右,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底施磷肥不足的要追施三元素复合肥或磷酸二铵。要积极搞好叶面喷肥,可每亩用天达-2116(壮苗灵)25 克,对水15 公斤叶面喷施两次,可增强抗逆性,预防“倒春寒”,壮杆防倒;小麦扬花灌浆期,每亩用天达-2116(粮食型)25 克加50 克叶霸对水15 公斤叶面喷施,可保花、保根、保叶,防早衰、防干热风,增粒增重。

三、科学用药,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防治小麦纹枯病,可用5%的井岗霉素每亩150-200 毫升,对水75-100 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 天再喷一次;条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丙环唑乳油8-9 克/亩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32-64 克/亩喷雾防治;赤霉病和颖枯病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应在小麦扬花10-20%时喷药预防;根腐病等可选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 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500-3000 倍液或20%扫螨净1500 倍液喷雾;蚜虫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 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每亩10-15 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灰飞虱。以上病虫混合发生的,可采用以上对路药剂一次混合喷雾防治。要搞好化学除草。麦田阔叶杂草可用20%使它隆每亩50-60 毫升或6.25%使阔得每亩10-20 克或30%麦老粉剂每亩30 克对水35-40 公斤喷雾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每亩60 毫升-70 毫升或3%世玛乳油每亩25 -30毫升,对水35-40 公斤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地块可用上述药剂混合使用。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以前。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搞好综合防控

对部分群体偏大的麦田,为有效预防后期倒伏和早衰,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产,于起身期叶面喷施壮丰安,亩用20%壮丰安微乳剂40~50 毫升,对水30~40 公斤。小麦起身后抗寒能力显著下降,如遇“倒春寒”(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极易发生晚霜冻害。因此,要密切注视天气的变化,在强降温来临之前,抢时突击浇水防霜冻。对发生冻害的地块,要抓紧追施速效氮肥、浇水和喷施天达-2116 等促进中、小蘖快速生长和潜伏蘖芽快速萌发,力争多成穗,最大限度地减轻霜冻损失。

1、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肥  

  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指从起身拔节到剑叶露尖期间施用的肥料。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供肥强度,可满足小麦需肥高峰对肥料的需求,它可巩固分蘖成穗,确保足穗;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大穗型,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强光合能力,防早衰、争粒重。因此,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性的肥料,是一次当家肥。  

  2、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井冈霉素、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或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加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洒三唑酮还有控制中后期锈病、白粉病发展蔓延的效果。  

  3、黄花叶病的防治  

  近年来,我县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呈上升之势,小麦土传花叶病主要危害冬小麦。感病小麦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春节后小麦返青期才显症。发病初期,心叶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条状斑,随着病情扩展,多个条斑联合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条状斑块或斑纹,成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子粒秕瘦。小麦土传花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流水的扩散自然传播;传播的直接生物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一般侵染温度为12.2~15.6℃,潜育2周后表现症状。春季长期阴雨、低温也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健田与病田不串灌、漫灌;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等传入无病区。三是化学防治,对发病区域可追施尿素每亩5~6公斤补充营养2~3次,或2%的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3~5次,也可用2%菌克毒克200ml,也可按照说明书加入病毒快克等药剂,加水50kg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对点片发生的地块,可将病株连土一起挖除,在病穴中撒入生石灰填平。  

  4、搞好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为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化控剂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5、.蚜虫的防治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拔节及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5%乐斯本30~35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啉混合喷施。  

  6、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