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茎腐病
细菌性茎腐病多在玉米开始拔节时发生,主要危害中部茎秆和叶鞘。有时玉米顶部也能发病,心叶失绿萎蔫、腐烂,易拔出。病株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
病菌可以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60厘米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害虫携带病菌也能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田间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口数量大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容易发生,平均气温3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即可发病;平均气温34℃,相对湿度80%时扩展迅速。地势低洼,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发病重。排水良好及氮、磷、钾肥比例适当地块植株健壮,发病率低。细菌性茎腐病发病迅速,由发病到倒折仅2天。倒折时,其他部分常不表现症状。
二、真菌性茎腐病
腐霉菌和镰孢菌中有很多种真菌可以侵染玉米植株引起茎腐病。这些真菌在玉米苗期就开始从根部侵染,到成株期可以从根部直接侵染,或者从伤口侵染。应用一般的化学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增施有机肥、钾肥、硅肥,配合系列保健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对茎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生防菌防治该病也有较好的效果。据报道,使用浙江种衣剂有限公司的ZSB生物型种衣剂,对苗期茎腐病菌侵染的抑制作用比较稳定,但对成株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不够稳定,不同年份和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
上一篇: 适合河南省种植的早熟玉米品种有哪些?
下一篇: 美国蛇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