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灰斑病如何防治? 玉米

玉米灰斑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们生产中推广的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为先玉335、农华101、平全9 等。 2.清除田间病残体玉米收获后, 应及时清除植株病叶残体, 集中烧毁, 减少来年田间的初侵染源, 有条件的农户进行深耕轮作。 3.合理密植根据玉米品种的类型, 掌握披散型种植密度, 半紧凑型种植的密度, 紧凑型种植的密度, 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玉米灰斑病的发生。 4.科学合理施肥, 增强抗病性施足底肥, 增施磷钾肥, 合理施用微肥。 5.人工摘除病叶在初次喷药时最好先摘除下部2—3 片病叶, 然后自下而上喷施, 摘除的病叶要挖坑深埋。 6.药剂防治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 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 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 早期先喷脚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菌不要往下爬, 以达到控制病害。药剂选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 倍液喷雾; 70%代森锌粉剂800 倍液喷雾; 50%福美双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灰斑病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由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常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病斑而枯死,造成产量损失,减产可达10%。
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逐渐变为灰色、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的病斑边缘为褐色。病斑沿叶脉方向扩展并受到叶脉限制,两端较平,田间湿度高时,在病斑两面产生黑色霉层。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密集,常相连成片而造成叶片枯死。灰斑病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病残体上可存活7个月,但埋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的病菌则很快丧失生命力。在免耕地块玉米发病重,这与田间遗留病残体多、越冬菌源数量大有关。病原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防治策略是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抗性鉴定,目前较为抗病的品种是农大108、农大951、郑单7号等。在栽培管理上,要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加强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用80%A式多菌灵30克/喷雾器水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