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甘薯

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腋芽再生能力强,节间短、分枝多,较直立,茎秆脆嫩,叶柄较短,叶和嫩梢无绒毛,开水烫后颜色翠绿,有香味、甜味,口感嫩滑,适口性好。植株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的品种。如福薯5号、福薯10号等品种。  

(2)选好地整好畦: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平整、土壤结构好,肥力水平高,排灌方便,3年内没种甘薯田块。要施足基肥,精细耕整,做到土层细碎疏松,干湿适度,为了管理 采摘方便,厢长不超过20米,厢宽1.2米,沟深25厘米,沟宽30厘米,厢沟、腰沟围沟三沟畅通,排灌方便 ,  

(3)适时早插,合理密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度以上,4月中旬露地栽插,适时早插,选用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为害薯藤,剪取4-5节薯藤段,斜插入土2-3节,外露1-2节。插后浇水紧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亩定1.2万株左右为宜,株距18-20厘米,行距25厘米。)  

(4)有机无机相结合: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或生物发酵鸡粪400千克,配合适量复合肥100千克,追肥以人粪尿和氮肥为主,大肥大水促进茎叶生长,菜薯生长前期植株小,对肥料需求少,宜在插后7-10天,每亩用10%的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浇施,插后20天和30天,两闪结合耕除草,每亩用10%的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加配10千克尿素、4千克氯化钾 浇,或亩施51%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采摘后及时补施肥。(一定要注意待伤口干后再施,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  

(5)调控温湿光,提高产品品质,菜用甘薯对温度、水分和光照要求较高,采用小水勤灌措施,人条件的可采用喷灌补水,保持土壤湿度80%-90%,茎叶在18-30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高于30度,生长缓慢,且易老化,光照过强易使茎叶纤维提前形成,含量增加,在高温强光情况下,在苦瓜藤架下遮荫降温,可提高菜用甘薯食用品质)  

(6)适时采摘及时修剪,菜用甘薯成活后,有5-6片叶时立即摘心,促发分枝,封行后及时打摘生长眯以下12厘米左右鲜嫩茎叶上市,以后每隔10天左右采摘1次,由于菜薯产品为幼嫩茎叶,含水量大,易失水,要保持较高的产品档次,应适时要收,及时销售,为保证菜用甘薯田间生长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和产值,必须进行修剪。首次修剪时间应在第三闪采摘完后及时进行,修剪必须保留不高10-15厘米内的分枝,每株从不同方向选留健壮的萌芽4-5个,剪除基部生长过密和弱小的萌芽,以后每采摘3-4次修剪1次,保证群体的通风透光营养的集中供给。  

(7)综合防治病虫,主要病虫害有甘薯麦蛾,斜纹夜蛾、可用多杀霉素等进行防治,采收时注意安全间隔期)  

1.栽插技术。每年4~8月均宜栽插,栽植密度为30厘米×20厘米,每亩密度为1万苗。如果进行机械化采收,则可以采用条栽并将畦宽改为0.8米~0.9米,株行距可为20厘米×20厘米或30厘米×30厘米。栽插后应浇水充分,保证活棵。栽后1星期打顶,打顶不可拉动薯苗,以免损伤幼根。
2.肥水管理技术。基肥,有机肥或每亩施高效复合肥30~50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每次采摘后及时补充5~8公斤尿素,间隔施粪水或发酵过的豆饼、菜籽饼肥。
3.病虫害防治技术。茎尖菜用甘薯病害较少,但脆嫩的茎叶通常会遭受地老虎、蚱虻、斜纹夜蛾幼虫等食叶性害虫以及蚜虫等吸汁性害虫危害。栽前2~3天,对周边环境喷洒辛硫磷杀虫。进入8、9月份的菜用甘薯高产期,可在采摘后用甲维盐,苦皮藤素、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蚜虫等虫害。
4.茎尖采收。采摘时间宜在早晨进行,用手指摘取嫩尖,长度一般为5~12厘米,如果手指摘取茎尖时阻力较大,说明茎尖纤维化较重,长度应摘短一点,反之则可以长一点。采摘后对植株进行修剪,剪去上部萎缩趋势的分枝为主,剪短四周分枝为辅的方法,将植株修剪成直径25~28厘米的扁南瓜形,不仅可改善通风透光性能,而且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5.贮藏和运输。采收后应在阴凉室内摊放,摊放高度不要高于25厘米,如空气干燥可适当喷雾、淋水。如果需要贮藏,常温下不超过2天,冷藏下不超过4天,短途运输时可以将茎尖以10公斤为单位装入塑料包装袋中,装运较为方便;长途运输应装入塑料周转箱或泡沫塑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