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经济动物 > > 家蚕浓核病如何防治?

家蚕浓核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养蚕过程中,应加强蚕体生长发育的观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蚕病的征兆,确诊蚕病种类,查明发病的原因和条件,采取防治结合的相应措施,以控制病情的蔓延发展。

1、及时肉眼诊断蚕病

(1)、观察群体发育:看举动、体色、体形、病斑、脉搏、吐液、排粪等外观症状。

(2)、观察血液:消化管、丝腺等组织器官、抓住各种蚕病的特殊病状。

①体色乳白,体躯肿胀,行动狂躁--血液型脓病。

②胸部透明,排出乳白色液便,中肠后半部出现乳白色横纹--中肠型脓病。

③出现空胸(厉害)体色带黄透亮,中肠充满褐色污液--病毒性软化病或脓核病。

④尸体头部向外伸,手触略有弹性,不久变僵--僵病。

⑤丝腺有乳白色脓疱状突起--微粒子病。

⑥中肠有白色或黑褐色斑块--微粒子病。

⑦胸部膨大、苦闷、吐液、身躯缩短、痉挛,倒卧者--中毒症。

肉眼不能确认时,可采用显微镜等其它鉴别方法。

2、控制病势的措施

蚕一旦发病,并确诊蚕病类型以后,还要详细调查分析发病的原因和条件,按蚕病种类不同采取有效措施。一般可采取以下办法来控制其蔓延。

对于病毒病,应及时检出病蚕,严格淘汰病小蚕,并用新鲜石灰粉、防僵粉等药剂,进行蚕座蚕体消毒,严防蚕座混育传染。目前对病毒病尚无特效药剂,但添食氯霉素对中肠型脓病、浓核病有推迟发病、降低发病率的效果。

对于细菌病,添食氯霉素等抗菌素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病的继续发生,对尚未表现病症的细菌病感染蚕有良好的疗效。

对于僵病,应增加防僵粉使用次数,认真进行蚕座蚕体消毒,以防止其蔓延发展。

对于多化性蝇蛆病,可添食或蚕体喷"灭蚕蝇",对已患病的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对于农药、废气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清除毒源,改饲良桑,加强护理,以使轻度中毒蚕尽早恢复正常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