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出现早穗现象的原因分析
1.1 播种量过大,秧苗素质差。
1.2 秧龄过大,栽培管理不当。
1.3 关键施肥期用肥不准确,田块肥力差。
1.4 气候因素影响。
防治措施
2.1 扣种稀播,培育适龄无病壮秧: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最佳播种期。播种前用浸种灵等种子处理剂浸种72小时,进行种子消毒,预防种传病害。适时适量播种,于3月15日-20日播种。旱育秧每亩大田用种子2.5-3千克,需苗床25-30平方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00克;薄膜育秧每亩大田用种子3-5千克,需秧田0.1亩。三叶期浇施(施)断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8-1千克、普钙2千克;移栽前7-10天浇施(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8-1千克;移栽前5-7天,每分秧田用75%三环唑15克兑水1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一次,培育无病带蘖壮秧。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最佳光、热时期,尽量做到适时早栽,4月20日至5月5日移栽,秧龄控制在40-45天,适当密植和增加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旱育秧移栽规格10-13厘米×25厘米,亩栽2-2.5万丛,每丛栽2-3苗,亩栽4-6万苗,要求南北向单行拉线条栽;薄膜育秧移栽规格为12厘米×17- 20厘米,亩栽2.8-3.4万丛,每丛栽2-3苗,亩栽基本苗8-10万,南北向条栽。要求浅水浅栽,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使其早生快发,争取大穗多粒。
2.3 科学配方施肥
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基肥(垡头肥、垡底肥、水皮肥):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20-25千克、硅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锌2千克;分蘖肥:栽后5-7天施用,结合化学除草,亩施碳铵40千克、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穗肥:栽后40-45天施用,亩施尿素5-10千克、硫酸钾5千克。 2.4 科学管水
大田管理水按水稻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管水。即浅水栽秧,厘米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凉晒田,厘米水促穗,灌浆期干湿交替,湿润壮籽。
2.5加强管理
出现早穗后,加强对水层的管理,即不用晒田,不应断水,精心管理,及时增施氮钾肥。一是及时追施早穗肥,提高成穗率,促大穗,一般亩施尿素5—8千克,硫酸钾5—8千克;二是补施保花肥,一般苗色淡绿或落黄稻田,主茎幼穗1厘米长时亩增2-3千克尿素,再结合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提高结实率。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圆苞期及齐穗期亩用40%菌核净100克或20%井岗霉素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曲病两次;5%破苞及齐穗期亩用75%三环唑60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预防穗瘟;6月中旬亩用15%金好年(吡虫啉+丁硫克百威)30-40毫升或50-70%吡虫啉3-5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飞虱。在白叶枯病常发地区,孕穗期用叶枯宁预防,水淹没的田块及暴风雨袭击过的田块,水干及天晴后及时用叶枯宁预防。
造成早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秧苗素质差;移栽后缓苗期长,分蘖推迟,主穗形成早穗。二是秧龄过长;主茎在秧田期间,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插秧后过早抽穗形成早穗。三是高温影响;气温高,日照充足,导致生育进程加快,主茎提前进入生殖生长形成早穗。四是栽培管理不当;插秧过深,深水管理,缺肥缺氧形成早穗现象。
预防措施:一、品种选择 选择秧龄弹性大、生育期相对长的品种。二、培育壮秧 实施扣种稀播、肥床育苗、培育壮秧。三、适时追施、施足送嫁肥。四、适龄移栽 粳稻品种及生育期短的品种早、中稻秧龄35-40天移栽;晚稻秧龄15-20天移栽;籼稻及生育期长的品种秧龄45天左移栽,做到浅水浅栽。五、加强田间管理 在施足底肥、浅水管理的基础上,于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15千克,促进秧苗早生快发。为水稻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上一篇: 怎样识别雪松?
下一篇: 下雨后大蒜叶子变黄咋办?